长城汽车加速转型,5月销量数据暗示了什么
五月销量数据暗示了长城汽车应当加速主力品牌电气化升级
2022.05期的长城汽车,新车销量为80062辆,环比增幅很大,可是销量似乎还是有些不尽人意;尤其是曾经的销量冠军哈弗H6,该车的销量数据虽然达到了20088辆,可以终端上险量只有12270辆,排名从第二滑落到第三。
魏牌的销量仍旧低迷,欧拉贡献了一万多辆,长城皮卡表现抢眼,坦克汽车还是明星品牌,这说明了什么呢?
本期数据和其他车企的产销快报,说明的都是汽车电气化的风向已经确认。
燃油车的销量基数虽然仍旧很大,可是却在不断的缩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虽然不多,但是却在持续的上涨过程中;此消彼长的趋势已经成型,等待的只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打入主流车的价格区间,说白了就是进一步控制制造成本,打造出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
一旦这样的车出现,燃油车必然会迎来销量断崖式的下跌;而现在就已经出现了,销冠宋系列销量超3.1万辆,上险量悬殊很小;元PLUS这台新秀的销量为11500辆,交付量比销量还多;理想ONE的销量也相当,作为高端中大型SUV都已经杀入前十,销量看齐哈弗H6,哈弗还不改转型吗?
目前只有燃油动力和属于燃油车的油电混合车的哈弗H6,竞争力在快速下滑,不论是成品油价格的上涨,还是电动汽车驾驶品质提升,这些因素都在加速淘汰燃油车;那么主攻燃油车的品牌自然也在淘汰之列,其中不仅包括合资汽车,也包括转型速度偏慢的国产汽车。
所以哈弗H6应当加速推动插电混动的升级,并且把车辆的价格拉低到主流车的价格区间段;而不是陆续推出不能纯电动驾驶的、DHT平台的赤兔或者神兽,油电混合只是插电混动汽车的一种运行模式,单独挑出来打造车辆,竞争力显然没有具备纯电动和油电混合双模式的插电混动汽车高。
魏牌存在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同步打造燃油车(轻混动力摩卡)、油电混合的玛奇朵和拿铁,再把插电混动的玛奇朵和摩卡的定位拉高;这样不仅很难衬托出插电混动版本的高端,反而会因为油电混合车的存在令人感觉到魏牌思维的不够前卫。
长城皮卡和坦克越野车的销量虽然都很好,但原因也无非是在这两大阵营里,截止目前还没有插电混动或插电增程汽车的选项;没有选择则不会体现出燃油车的竞争力差,反之,一旦有其他厂商推出插电皮卡或越野车,那么在这个小众市场里淘汰燃油车的速度只会更快。
因为越野车爱好者更懂汽车,对于电驱平台的优势大多了如指掌;而皮卡汽车用户关心的是用车成本和通行便利性,不论插电混动还是插电增程都有用车成本的绝对优势,同时还有性能的优势;皮卡限行即将全部解除,但柴油汽车还有可能存在区域限行,而绿牌的皮卡、轻卡甚至中型货车和厢式货车基本不限行,所以绿牌皮卡的竞争力会非常强。
总结:
长城汽车的销量比去年是有下滑的,导致其销量下滑的原因不是长城汽车没有新的研发成果,在内燃机车领域里的长城还是很强的;真正的原因是竞争对手已经跳出内燃机的怪圈,开始汽车电气化的新篇章,所以长城汽车想要扭转颓势只有快下决心,加速转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本田销量断崖式下滑,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日系车了
本田销量断崖式下滑,国人不喜欢日系车了吗
今年,本田销量发生了断崖式下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国人不喜欢日系车了。
首先,本田的品牌形象不够强势。日系车品牌被认为没有太多的个性,而且技术水平也不够先进,使得消费者对本田的品牌形象没有太多的认可。
其次,本田的价格也不够合理。日系车一直以来以比较贵的价格出售,使得消费者无法接受,从而导致本田的销量发生了下滑。
再次,本田的服务水平也不够完善。日系车的售后服务水平一直以来都不是太好,消费者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服务网点,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本田的购买意愿。
总的来说,本田的销量断崖式下滑,确实是因为国人不喜欢日日系车了!
以上其实代表了中国年轻人这一代的想法,本田的造车理念与新一代的年轻人的理念不合。
2022年日系车在中国销量大幅下跌甚至部分品牌单月销量腰斩,在今年1-2月SUV销量前二十的车型中甚至没有日系SUV车型都说明日系车已经在中国走下坡路,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新能源汽车冲击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连丰田都承认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上日本是落后于美国中国,这和他们的产品思路有关,第二是中国品牌汽车的全面崛起不管是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去年国产汽车销量首次超过合资品牌,汽车也会像过去家电手机一样,国产慢慢取代合资。
我们先看看最近10年日系车在中国的销售数据:
- 2013年,日系车在华销量为1400万辆,占国内乘用车总销量的37.3%;
- 2019年,日系车在华销量为1040万辆,占国内乘用车总销量的21%,其中93-94%是合资生产;
- 2022年,日系车在华销量为409.2万辆,同比下降10.3%,市场份额跌破20%。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和国内乘用车占比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最近5年。
其中原因比较多,但个人觉得,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 日系车的傲慢态度,减配严重,价格高昂,竞争力不足。
比如,丰田卡罗拉的身架构,从欧美市场的铝合金材质换成了国内市场的钢材,厚度也从8mm变成了3mm;本田CR-V的后悬挂,从欧美市场的多连杆式换成了国内市场的扭力梁式;日产轩逸的发动机盖,从欧美市场的液压支撑换成了国内市场的手动支撑; - 日系车的设计风格和技术创新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和审美。
日系车的造型设计往往过于保守或者抽象,未能跟随市场的需求和潮流;日系车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混动系统和智能网联方面,而在动力总成、底盘悬挂、安全辅助等方面则相对落后于国内品牌。 - 日系车在电动车行业布局不够,受到燃油车整体销量下降的影响。日系车企过于坚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忽视了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 日系车受到中日政治关系和民族情感的影响,遭到部分消费者的抵制。至少我们家是这种情况。当初家里购车时,家人坚持将日系车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内。
感觉国内汽车市场有点像之前的手机市场了。
当初国内手机市场被诺基亚三星htc等刮分殆尽,国产手机苟延残喘。
没想到,从小米手机开始,国产手机开始揭竿而起,依靠着定制优化安卓系统这条路,渐渐地把往日的老大哥们都赶出了中国市场,当然还剩个苹果🍎。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有点像小米手机及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出现后的那几年,依靠着电气化这条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而外国品牌节节败退。有朝一日,可能会出现像手机市场一样,其他国外品牌悉数退场,只留下一个特斯拉,就如苹果一样,跟一堆国产品牌汽车划分国内汽车市场。
所以说不是说国人不喜欢日系车了,而是不喜欢外国车了,除了特斯拉。瞎说一通,各位看官将就着看[捂脸]
本田汽车订价虚高,薅羊毛有点离谱了,僻如缤智,智1.5排量的,马力124匹,比以前的马力131匹还缩水了,价格13万多起步,比丰田的锋兰达2.0的车起步价12.58万还贵,整车尺寸也不及锋兰达,一个小型suv,一个是紧凑车型,配置方面也略低于同是日系的锋兰达,我只有说,你本田是哪来的底气?就因为前几年这两款小型suv卖的不错,那是因为你出来的早,人家没的选,现在有的比较了,谁还买你这个冤大头啊,所以本田汽车销量不继真的是太过于自信了,那个凌牌1.0三缸的也是一样,同样的价格我不买同是日系的轩逸经典,就是我脑子进水了。总之,看不清周边的行情,本田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刹车事件频发的特斯拉销量会断崖式下滑吗
根据特斯拉在美国,在欧洲,在中国,都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并造成多起车毁人亡,无辜人群遭殃。而且存在暂时无法判定是否,属于车辆设计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建议国家成立最高级别的交通安全专案组,对所有新能源车企,进行深入全面的检测!
不会下滑。但作为老司机给特斯拉提个建议:一:降低加违度零至一百控制到5秒左右。二:运动模式太多,许多人适应不了,应加强培训。三:特斯拉名气太大,今后的TsL车祸一定也将必定有一次就有一次曝光,原因么百分之百刹车失灵!
不会的,几乎可以肯定都是人为因素。这次虽然无辜人死了,我们同情,但是平心而论特斯拉车很安全,车几乎被撞没了,司机居然没有死。
特斯拉是新技术,需要先学习,象我开了30年的老司机特别不虚心,许多功能还不会。不过我开始研究学习。
目前看不会,因为没有任何权威机构证明特斯拉的刹车有问题,关于特斯拉刹车的事每年都有,但最终因缺乏证据最后不了了之。等风波过后,特斯拉依然还是那个特斯拉,电动车领域的霸主,并且每一次降价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销量大增。
波音飞机坠毁是软件问题,特斯拉也一样,共同点是用户无法找到证据,因为软件代码太复杂,对于波音飞机的处理是中国先停飞,然后波音公司自己去找原因,对于特斯拉是按普通法律要求,谁主张谁举证,如果用户找不到证据,那就一直卖,让用户自己去觉悟,当然我相信靠用户永远也找不到证据,也许只有死人足够多了,多数用户才能醒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