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汽车为什么销量一直不高呢
笔者早先写了一篇关于江淮汽车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分析的文章,结果连阅读的人都很少,可见消费者已经逐渐失去了该品牌的兴趣。中华汽车和江淮类似,目前的窘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中华汽车,很多人估计会“无语凝噎”。
为什么这么讲?
这是因为中华汽车自成立以来,凭借“中华”的民族号召力以及设计颇有国际范儿的车标,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甚至在中华轿车上市后不到一个月,经销商就接到8000多张订单,北京的一些客户甚至现金提车。然而这种热销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中华轿车很快就受到市场冷遇。2004年,中华轿车的销量比前一年下降了15%,跌至1.09万辆,项目亏损达6亿元。同年,华晨的净利润从仰融离开前的9亿元,暴跌至4860万元。
时至今日,华晨中华已经没落成国内三流甚至四六汽车厂商,别说消费者,就连网上黑中华汽车的人都很少了。而2017年其旗下的很多车型的销量竟然是两位数,连其它主流自主品牌的零头都达不到。。。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状?
中华轿车上市后之所以先热后冷,是因为用户体验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点:
一、发动机动力不足,经常熄火。这是一个老问题,罗孚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立顶的,可惜当时华晨中华的管理层把罗孚项目彻底抛弃了,甚至没有把它搬到大连。
二、品质控制差。例如汽车内饰做工,比如早前中华骏捷的烟灰盒打开就盖不上。用户觉得你连内饰都做不好,还能做好什么?
内饰做工差是因为该公司高层调整了零部件采购政策。仰融时期,零部件采取全国采购,新政策则大量抛弃外省零部件供应商,转而选择大连、锦州、丹东等地零部件供应商,因为省政府想壮大本省的汽车工业,带来的就是零部件的品质直线下降。
三、不思进取。一味的模仿自己的合资企业宝马,却产生了一个个四不像的车型。现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在是当年给两排沙发四个轮子的汽车就能忽悠的了,而是对车辆品质、驾驶感受、品牌认同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华晨中华显然在和这条路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管理混乱。如果了解过华晨中华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企业的经历比宫斗戏还奇葩。管理层腐败,套现移民;内部管理混乱,品质控制不佳,各种派系斗争等。如果一个汽车企业的基础管理都做不好,谈何能做好产品。
怒其不争!华晨中华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烂的代表。
据最近的消息:去年8月底,辽宁省政府宣布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出售9家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中就包括华晨集团。。。。这或许是中华汽车没落的标志,也象征着以华晨金杯为起点的华晨汽车走向终点的序曲。
其实中华车有几款车型很漂亮,刚刚推出时也都红了一阵,可惜的是只管生,不管养,不管是质量,售后及至更新都没有做到位,简直就是粗放经营,别的不说,如果那几款靓车能在质量和品质上有持续改进的话,应该对整个中华车品牌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的!
感谢邀请:我说下我个人的感觉:中华首先得了国产车最初的病一直不长进、品控差、该出不该出的毛病他给你出来了、很多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闹心、虽然车子不贵、但是好歹你控制下少出点毛病行吗?第二就是设计、部分车型还用二十年前的设计、人家换代是平台都换了、中华你能不能不只是加个导航什么的就算换代车型好吗?操控提速舒适都是鸡肋、同样在国产里面没有任何竞争力、然后是服务、我去四儿子的时候估计看我不像买车了还是怎么了、没人过来问我、难道国产的不能像合资学习服务吗?最后说颜值、目前国内爆款车都是颜值出众的车、中华的设计师是培训班速成的吗?设计就不能走点心?销售整天说是宝马技术、外观内饰你叫宝马设计师帮你整容下也不至于这样子吧?比亚迪都请奥迪设计总监设计了、所以对中华汽车我不是很关心、基本上爱咋地咋地吧、该换的是敬畏市场的心而不是别的、市场接受了自然就成功了……
这是一家位于沈阳的老牌汽车国企,了解这家企业的人们都知道其曾经在汽车界也叱咤风云过,所以绝对不是销量不高,准确的说是现在销量不高。
大约在2008年,中华曾经也有几款绝对的经典车型比如骏捷、骏捷FRV系列等,不过现已全部停售,非常遗憾。在那个时候中华绝对是国产界数一数二的,这些车确实也火过。可以说那个时候还没有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等啥事,那时的广汽传祺还没出生呢!可见中华当时多么的牛。这其中还有另一家车企江淮旗下的经典轿车宾悦也辉煌过,不过都已成往事了。随着其他自主品牌的崛起加上中华跟不上市场节奏的变化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了,直到后来中华陆续推出H530、h230等系列也没有太大起色,现在估计没几个人提起他了。
再来说说SUV这块,这也是中华较早涉及的领域之一,也确确实实赶上了SUV黄金期,和长城的H6几乎同时代,其代表车型中华V5,名字挺威武,好了那么几年,现在月销量个位数了。其实这款车就死在价格上了,1.6L自吸起步价达到了11万多,可能是太自信了,外观借着宝马的光环,结果很惨。兄弟V3也是火了一段时间,现在又起不来了。
中华可以说不论是轿车还是SUV都是涉及比较早的车企,经历了汽车最辉煌的十年,但是没能发展起来,到现在逐渐沦为三流,这其中有国企通病,也可能其它原因,但最主要还是没有战略性规划,没能创新性抓住市场风云变化,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格局了,随着几大国产巨头的逐渐崛起中华想要再创辉煌,异常艰难!
国产机油销量排行
国产全合成机油排名:目前中国润滑油市场三足鼎立,形成了以长城昆仑为代表的国企军团,以美孚壳牌为代表的跨国军团,以及东昊龙蟠为代表的民企军团。国产全合成机油排名依次是:长城,昆仑,统一,龙蟠,东昊,玉柴,康普顿,高科,中华,美合。
11月SUV销量出炉,前5名有4款国产,为何CR-V奇骏没有上前5
淘汰过程中·日系中端SUV注定失去竞争力
日产汽车终于公布了11月份的销量数据,月度销量为96155台,同比下降29.2%;其中轩逸的销量为42573台,新旧款同台销售、老款大幅下调价格倒是能实现“以价换量”,毕竟以桑塔纳的价格买到的轩逸看起来好像大一些,而且桑塔纳和捷达都停产了。
剩下的是天籁的16701台,在中型轿车的成绩确实算不错,只是数据是否真实也不得而知;毕竟日产前几期官方公布的销量都有相当的误差,甚至连压库存的批发量都能出现误差,对于“诚信受质疑”的日系车企而言,数据只能说看看就好。
剩下的这是SUV阵营的数据,逍客13458台、在这个阵营里算中规中矩,劲客和楼兰等车注定还是冷门车;至于奇骏还是没有具体数据,想来这台车基本凉透了。奇骏变“凉”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是它的三缸1.5T发动机水平一般,尤其是扭矩曲线非常怪异;其次则是三缸机注定存在怠速抖动的问题,日产又搞出了“引擎盖传感器”来作弊,也就是打开引擎盖之后发动机转速自动上升,转速升高会降低振动程度,这种作弊方式被起底后的日产算是彻底没有形象了。
所以奇骏是注定要冷门的,如果在加上问题不断的JATCO-CVT变速器,综合其价格分析就只能给出工业垃圾的评价了。
在三缸奇骏遇冷之后,日产又拿出了装备QR25-2.5L的老款奇骏再战,然而这台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是放在实现品牌的面包车和小卡车上用都嫌落后的;所以老款奇骏复产也没有意义,奇骏这个标签已经成为低品质的代名词,日产成为“作假”的代名词,日系汽车所谓的“三强”里,日产可能会是第一个被淘汰的。
剩下的是本田CR-V与丰田荣放
本田汽车的同期销量同比下跌20%,东本下跌20.8%、环比下跌4.4%,持续下滑趋势已经挡不住了;具体到CR-V的销量也还没有详细数据,想来也是比较差所以没有及时公布;丰田汽车的销量略有增长,但也是在持续下滑之后的小幅提升,荣放的销量达到了18230台,这个数据还是可以拿出来秀一秀的。
不过荣放这台车的品质也是非常平庸,其2.0L&CVT的组合不论性能还是油耗表现都很一般,性能是尤其差的;可以说一般的1.5T紧凑级SUV都要比荣放的动力强,所以这台车的主要卖点是油电混合的版本。
丰田的E-CVT系统很有特点,那就是水平连本田都不如;其运行模式主要是油电混合,内燃机是要作为主要动力单元的,可是这种系统的内燃机没有变速器,只有一个单速比齿轮;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为升降转速,那么想要节油就不能考虑驾驶乐趣了,否则转速和噪音都会难以控制。四驱版本使用的后桥电机功率极低,前后动力配比很是奇怪,这种四驱车的水平已经被同级国产车碾压了,比如宋PLUS DM-i AWD。
所以日系汽车只能在日系车用户阵营中谈谈性能或品质,出圈就会很尴尬,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明白,这些车都没有什么前景可言了。
本田的E-CVT混动车以低速增程式为主、中高速油电混合,这个模式要比丰田略微先进一些,但相比只有高速才要混合输出的国产插电混动SUV而言仍旧有差距;所以CR-V的竞争力是比较弱的,而本田的发动机机油乳化问题在新款车上仍旧有出现,质量评价要比丰田和日产更差,这对于本田的销量是必然会有影响的。
综上所述,日系汽车在中端阵营里的基础已经出现裂缝,随着豪华车因价格战而一步步的下探到中端价格区间,以及国产绿牌混动车和电动汽车的降维打击,综合实力较弱的日系汽车的表现会整体快速下降。
日系汽车的最终结局会和韩系车相当,这个车系没有什么看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华汽车销量排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华汽车销量排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