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碰撞测试倒数第一,为什么销量还是很高呢
其实网上在乎安全度,线下不在乎安全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把帕萨特当工具车,你会明白,开这车的人和开五菱宏光拉货的人一个心思。
大车司机有句话叫饿死不拉卷,穷死不拉管。
谁都明白这东西具有危险性,但是钱才是穷人的生命线。
为了挣钱养家街上照样跑着不少拉管拉钢卷的大货车,五菱宏光更是这样,有的车型连气囊都没有。
公司里面的老皮卡,没有ABS,没有ESP ,玻璃水都是靠加油的时候人家送的。该出车的时候,都是照样开出去。
开帕萨特的人大部分人和大车司机收入水平好点,也有不少类似的。
基本都是小生意人或者公司的小领导这类的,买这车首先是能接待,然后兼顾家用。
丰田塞纳又如何?在北美的碰撞测试一样差劲。
塞纳卖的可比帕萨特贵得多,也比GL8更贵,虽然别克GL8中保研也是铩羽而归。
可悲的是,这车不仅热度不减,还搞加价提车。
人家玩的是营销,你买的是什么车呢?这车除了商务接待,很多人用来家用。
笑话帕萨特的人自己看看中保研摸底测试,摸底测试的时候日系车也没好哪去。
我问你们几句:早年间的雅阁断轴门有影响么?丰田刹车门有影响么?
传统媒体时代连续三天报道力度可谓大,但是一样的不影响销量。
任何的热度都是过一阵就过去了,大部分人不上网成天看这个,也就买了车前后看看。
认牌子的人呢太多了,保值率成天在网上被强调来强调去。
就算知道又怎么样?
更多的时候得捏鼻子认了,这又不是北美,给你简配你能咋办?
你能赢了厂家的律师团么?在此之前,大部分人都被厂家的公关给搞定了。
很可悲的是,有的车之所以贱卖只是因为自己不是一线合资车而已。
热门车企的车子被热炒,甚至饥饿营销还得给人家洗地,4S冷眼相待还得贴着脸去买。
怨不得大品牌敢一而再再而三的简配,甚至不重视国内消费者。
还有的车评人专门帮着人家洗。
比如说一些国产车,中保研全优,一样卖不火。因为没有热门车评人喊:加价也值得买。
比如说一些合资车,虽然冷门但是一样优秀,就是因为被打上油耗高的键盘车神标签,所以吓走了一批人。有人去看看论坛和车媒评测了么?
销量只能代表满足部分需求:
销量高等于好也是不对的,起码机械素质有的车真心差的可以。
在安全度上,目前可以说大众有重考的意思。
但是我只想说,日系和德系真是老鸹笑猪黑,谁也别说谁。
买车还是得从第三方机构看质量投诉,安全度看碰撞机构的测试。
车评人负责的也就只有当时试驾的车况,更别提媒体特供试装车这种神奇的存在。
问题描述关键词提取-99.99%用不并不懂车
2020年第二季度首月销量数据公布,「B级轿车」销量前三名是哪些车?了解后也许会大跌眼镜,因为这三台车何谈品质哦。
- 本田雅阁-18912台
- 大众帕萨特-15805台
- 丰田凯美瑞-15459台
这三台车的涉及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分别为:地球梦发动机机油增多,大众汽车系列量产车碰撞测试(25%正面偏置测试)A柱弯折,以及丰田装备「NA发动机」系列量产车机油乳化与增多。
这些普遍性存在的故障可以说都是最为严重的类型,只要存在此类问题则车辆都是「瑕疵品」,但为什么就是这么工业垃圾等级的问题车反而能热销呢?原因正在于99.99%的C端用户不懂车,或者说不具备相关知识去分析车辆的真实-品质。如此评价并不偏激也不过火,因为这些合资品牌汽车的成功,以来的并不是产品品质,而是“顺序”!
To-B&C
- B_business 企业用户
- C_consumer 个人用户
所谓的「To-b产品规划」指的正是企业客户,在汽车领域自然会涵盖公车用户。国内汽车工业真正起步的节点是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大多数“80/90后”的准中年人而言,似乎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汽车还并没有深刻的概念。因为这一阶段的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具备汽车消费能力,那么也就是说第一批普及的汽车并不在「C端」,而是以B端用户为主的“公车”或商务车,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汽车毫无疑问是通勤工具中等级最高的类型,别拿私人飞机或游艇什么的来讨论,那毕竟极其小众用户的玩具。相比这些交通工具至少汽车还不是那么“遥不可及”,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很多曾经没有汽车消费水平的人看到了「升级的希望」。但是在没有汽车使用经历的前提下,对于汽车的机械知识、动力配置、质量评估等相对专业的知识是毫无概念的,此时也没有发达的网络去主动学习,那么如何选择一台车在心里默默的“种草”呢?——To b。
「To-b」是第一批普及的汽车,C端用户在没有任何参考与学习机会的前提下,只有将B端用户使用的汽车作为参考了。而且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传统文化的引申解读,“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从来都是前者影响后者,后者进行改良后再反向造成前者的改变与适应,最终形成一个不断“自调整”的循环。在汽车领域则是公商务用车的品牌与车型,直接影响到C端市场用户的选择;因为B端选择的用品似乎「从来不会差」,在没有分析甄别能力的前提下“崇官”心理决定了选车品牌。
初期技术需求
- 上汽大众/一汽大众
- 广汽丰田
- 广汽本田等
国产汽车起步的节点比较晚,起步阶段的技术储备确实比较薄弱。想要达到先进水平初期有必要引进当时的先进技术,也就是这些所谓的“合资品牌”中的外企。大众汽车的成功在于合资节点比较早,拿来的二代帕萨特也符合当时的B端用户需求,加之确实能提供技术支持所以必然要换取些什么。
对于大众汽车而言那就是主动给予其发展的「B端空间」,以几乎定额的方式保证了大众汽车的销量,这些车的真实品质如何可能只有真正的老司机才会了解,然而C端真的看不到;所以在帕萨特事件后,诸多大众汽车一一被起底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数十年来已经按照「B▶C」的顺序实现了巨大的用户基数,而且大众汽车也开始主攻农村乡镇市场,确定大多数用户仍不具备发现车辆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户心态多数仍停留在“合资初级阶段”,热销仍是必然。
总结:广汽丰田本田等车在南方汽车市场的热销,只是重演了一次、两次、三次的“大众汽车模式”,是各地方为了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工业,不得不在不同阶段做出的让步而导致的结果。不过这种现象必然只会是“现象级”,因为自主品牌国产汽车的部分优秀企业已经超越这些合资汽车,公务用车也全面强制转向了自主品牌;那么下一步就是新一轮的「B▶C」,自主品牌已经到振兴的阶段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大众帕萨特销量高证明大众的粉丝还是非常的有信仰的,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除去碰撞测试的槽点之外,帕萨特的同级竞争力还是很不错的。但为什么很多人并不是特别关心帕萨特的安全问题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大众的群众基础很强大,车主对汽车的认知是大众给的
大众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太大了,投放中国的第一代帕萨特是2000年的B5,到今年全新一代帕萨特,这款德系B级车在中国已经耕耘了20年,累计销量已经有260万之巨。而且每一款帕萨特的口碑都不错,帕萨特一直以来都是B级车的常青树。帕萨特的口碑已经在这里了,而且大众车一直认为是安全的标杆,以至于中保研测试“打脸”之后,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中保研做的假,并开始质疑中保研的权威信。然而帕萨特的销量丝毫没受影响,这足以见识到粉丝的力量,粉丝维护帕萨特就像是维护亲儿子一样。
粉丝信仰,不可撼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25%偏置碰撞A柱断了绝对是影响安全的,不影响安全也没人会去测试。但这对于行车安全影响有多大,这是没法具体评估出来的。所以对于帕萨特的意向车主而言,他们的想法是帕萨特其他的主动安全或者碰撞测试结果都OK,而25%偏置碰的概率非常小,所以A柱断了对于整体安全性的影响非常小。甚至有人对碰撞测试成绩优异的日系车加以嘲讽“日系车碰撞测试从没输过,实战从没赢过”。对于美国版帕萨特和国产版帕萨特碰撞成绩的差异,他们也是选择性失明。从帕萨特粉丝的言论可以看出,对于A柱碰撞测试这件事情上,他们选择性的忽略,并自我麻痹。
朋友圈的大众粉丝
对于碰撞测试究竟几人懂?
对于买车的用户而言,有多少人关注帕萨特的中保研测试成绩,大部分用户买车的信息来源要么是朋友,要么是销售,而这两方面的信息基本都是正面消息。所以用户宁愿选择相信销售说的话,也不愿意相信网上的测试,可能自己还会安慰自己“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但我想说你不撞别人不代表别人不撞你。中保研这名字听起来倒像是一个考研培训机构,帕萨特的意向车主年纪都比较大,谁会去看这些?看看这些网上买的节油卡,就知道大家的知识有多匮乏。
最后大众公司的公关也是不可忽略的,大众纵横中国市场这么多年,没有两下子肯定是活不到现在的。大众啥阵仗没见过,当年因为烧机油、双离合故障都上了315没见大众销量下滑,这足以见大众公关的力量。大众能把铁皮厚的言论深入人心,那必然能把A柱断的事实从人们心中淡化掉,几个月之后帕萨特又是一条好汉。
看看帕萨特的论坛有几个人在讨论碰撞测试的事情?一片和谐,看着像没发生过一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销量规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销量规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