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历史、地理、经济和发展角度谈谈湖北十堰如何
- 十堰1990在湖北省排第几
- 湖北十堰的发展前景如何,经济能否进入湖北省前五
从历史、地理、经济和发展角度谈谈湖北十堰如何
1952年,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急需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建设二汽的构想也随之萌发,考虑到一汽在北方,所以决定将二汽放在南方,中央对二汽选址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要求,厂址靠大山,设备能进洞!1969年9月,汽车和军工合一的大型重工业集团——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大规模建设,十堰也是这一年建市!
二汽的到来,为十堰提供了新的生命,1985年,二汽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税收,均占全国汽车产业的60%以上,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
成也大山,败也大山,随着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当初的大山逐渐成了二汽发展的阻碍,因交通不便利和其他因素促使了二汽在2003年将总部搬往了武汉,商用车基地仍然留在十堰!
仙山秀水汽车城,除了汽车,十堰还有武当山和丹江口这两个大自然的馈赠,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来看,国家将十堰定位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摆在首要位置,注定不会搞大开发,大发展,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过去国家需要十堰二汽发展经济,现在国家需要十堰守好全国人民的“水井”,为了这口水井,十堰46.9万人离别故土,故土难离,家业难舍,乡情难分,留下的十堰人定会像先辈一样做好“守井人”!
十堰市地处湖北西北部,毗邻陕西、河南、重庆,为鄂豫陕渝邻近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十堰东连襄荆、西通汉中,北枕秦岭、南依大巴,自古为朝秦暮楚之地,为各方势力所反复拉锯争夺。十堰地形多山,因此以耕地为基础的种植业是是农业短板,但为其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旅游业、水电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十堰多山的地形利于防御也是国家将东风汽车基地最初设立于此的重要原因。当前,汽车城、武当山和汉江水已成为十堰的三张名片!十堰将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并继续强化汽车及配套产业的优势,改变山区交通条件的劣势,相信十堰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希望南阳十堰同胞团结一致,共同争取宁西高铁(十南信合)。南阳十堰毕竟山水相连,历史上是自家兄弟。十南信合在人口,线路里程,地质条件都远远优于其它方案。南阳十堰同为南水北调重要核心区,为南水北调做出重大贡献。国家也应当为两地人民做出表示,如果宁西十获批,十堰将重振川陕咽喉,等于国家补了一条郑万给十堰人民,南阳则解决了东出南下的困难。对两地人民都十分重要。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1969年建市,是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移民城市,作为山区城市、移民城市、新兴城市、南水北调水源地城市,2019年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2012.7亿元,增长7.0%,十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协调发展之路。
1.发展史久远,建市时间较短。
十堰是一个新兴的发展城市,但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千里汉江穿境而过,滋润着秦巴大地的人民,也孕育了“古郧县人”的发源,十堰成为人类昨早的起源地之一。进入文明社会,十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房、庸等先后在此建国,“庸人自扰”典故就是出自十堰地区的古庸国。东周时期,十堰地区先后属于楚国和秦国。明朝时期,在今郧阳区建郧阳府,初步形成了十堰地区的早期框架。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动工兴建,十堰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十堰的发展再次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二汽的建设,将十堰的一个千人小镇逐步变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城。
2.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四省通衢。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陕西、重庆等地交界,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地域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并“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随着汉十高铁的开通运营,十堰具备了高铁、机场、高速等便捷的对外交流渠道。
十堰在中国版图的位置
3.经济和社会发展:汽车产业特色鲜明,生态旅游活力迸发。
二汽的建设,大量的人流、物流汇聚十堰,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面貌日益改善,交通愈发方便,市民收入不断提高。东风成就了十堰,十堰也在助推东风发展。由于二汽的建设,十堰逐渐建成了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一辆辆东风大卡车从秦巴大地驶向全国,驶向全球。十堰形成了覆盖重、中、轻、微、客、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汽车产业,十堰被誉为东方底特律,中国商用车之都,汽车从业人员超20万,百万汽车产能正在加速形成。
整装待发的东风卡车
进入新世纪后,十堰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更加科学持续,十堰提出建设现代汽车城,着力构建“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旅游、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2014年10月,郧县撤县设区,十堰的城区版图进一步拉大,十堰由“由“山城”向“山水宜居城”发展。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一库清水沿着万里渠道流向京津,十堰从此与京津人民共饮一江水,绵延两地情,十堰的发展与京津的发展紧密相连,受水地区对水源地的对口协作启动,通过产业转移、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大两地的交流与合作。
因南水北调建设而形成的美丽如画的丹江口水库
十堰,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相信在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下,十堰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湖北是中国中的中国:十堰是旅游圣地-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还有很多没有打造和发现:比如竹溪县丰溪是一个打造旅游景区的最好地方:丰溪板块大山多水多天然景点多天然药材多土特产多美食美味多风景秀丽气候迷人春有百花秋赏日夏有凉风冬滑雪特别还有一座大自然恩赐的城市东西南北四道门城内有大乌龙寺小乌龙寺大戏窝小戏窝特别还有一棵倒长着的千年仙松城外的特景更多以后慢慢说如果是全国全世界游客都来这看看
十堰1990在湖北省排第几
十堰市1990年在湖北省国民生产总值中排第二名。十堰市地处鄂西北,有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全市以汽车为支柱产业,当时的汽车销量非常好,市民的收入也很不错。所以在全省内排第二名。
湖北十堰的发展前景如何,经济能否进入湖北省前五
十堰发展前景真的很好,许多人误以为山疙瘩里交通不便,平原太多。事实上这个说法不成立,因为重庆也是也是疙瘩,因此我们要对十堰一些信心。大家对十堰的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汽车”领域,忽略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十堰是湖北省第三个达到大城市标准的地方,恐怕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个事情。
十堰车牌号编码:鄂C,曾是湖北省因工业新城
而自豪。全市2017年GDP突破1600亿关口,排列在全省第八名。
抛开一主两副则位居同类城市第五名。结合全市经济增速位居湖北第一,达到14.22%,预计最快2019年超越荆门,2020年左右超越孝感。
最大的难题就是黄冈和荆州,前者是老区政策扶持,后者是“壮腰工程”加持,十堰难以为继。
唯可谋求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充分运用政策优势才有机会晋级湖北前五名。
十堰因车而兴,也因车而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十堰的发展兴兴向荣,得益于二汽的发展,而后在大环境总体平稳,战事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后,二汽重心迁移武汉。十堰二汽厂区大部分荒芜,闲置,工人大部分外迁。没有了汽车工业的依托,各种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兴许是要把十堰作为一个保底的大后方,勉强留下了卡车基地。所以这些年十堰一直不温不火,只有房地产跟随大趋势一直往高处走。而后市委为了重拾十堰信心,特打出向山要地的旗号,以扩大卡车生产规模,提高就业率,拉动内需。可就在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的时候,卫生城市,宜居城市,三城联创,五城联创的全国评选活动展开,各种工程全部叫停。至此,全市重心工作放在评选活动上面。而今荣誉称号都已完成,但大方向主抓环保检查,新一轮的回头看又开始了,所以汽车产业的规模扩大已再无可能。此后转战青山绿水,大力宣传武当山,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力发展旅游业,兴建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打造旅游交通枢纽,现今个人感觉成效不大,机场已建好,但日均客流吞吐量令人咂舌,不知道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会不会好一点。总体来说十堰今后重心转移至生态旅游,那么就要依山依水,打造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景点,「这一点郧西县做的很不错,」所以只有一个武当山一枝独秀是不够的,打造一个汽车文化,旅游文化一体的美景圈,好玩,好看,好吃,使游客能够了解我们市的汽车发展史,又能欣赏我们心旷神怡的景点,了解我们的风俗文化,才是十堰崛起之路的蓝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堰市汽车销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堰市汽车销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