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利前5月仅完成全年目标37% 绑定员工购车反致销量大降27%,你怎么看
  2. 一直很好奇,每个月汽车销量那么高,普通老百姓家还没有饱和吗
  3. 吉利前5月仅完成全年目标37% 绑定员工购车反致销量大降27%,你怎么看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两回事。将其混为一谈,不过是更有话题感,吸引人们关注而已。

    今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总目标为151万辆,与2018年全年158万的销量目标相比,减少了约5%。另外,今年151万辆的总销量目标,是建立在去年150万辆的全年实际销量基础上的,吉利今年只是象征性的加了1万台,是吉利对自己要求低吗?不是的。一方面,是对今年市场不景气有所预判,另一方面,是其很清楚吉利不可能保持连年高增长,尤其是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只是,没想到今年市场下跌的那么狠而已。

    另外,前5个月实现全年销量目标的37%,也就是56.08万台。平均月销11.2万台,这个数字着实不少,按平均月销核算,吉利全年可实现134.6万台的销量。看似完不成全年总计151万的目标,但你要知道,汽车市场一向是上半年销量不如下半年,火热的金九银十也处于下半年,所以就算吉利汽车完不成151万台的总全年目标,其总销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而且若是能够实现全年134.6万的总销量,虽然不及18年的150万,但比之17年的124.7万辆,仍有仅8%的绝对增长,以及近4%的年复合增长率。在汽车市场颓势这么明显的情况下,这个成绩还不够好吗?当然,比之日系远远不足。但比之自主、美系、法系,已经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还是不要随意嘲笑自主品牌,媒体的额标题噱头而已,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可以理解,但吸引了你心的信任和脑的认同就不好了。

    而所谓的绑定员工销售,围城外的人只会巴不得进入围城内,得到一个内部价呢?

    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吉利绑定员工购车,结果员工根本不买账,吉利高层高估了内部消化能力,而对外销售又陷入困境,内外夹击导致销量大幅度下滑。当企业销售陷入困境时,我们国内企业好像都擅长利用内部员工来消化库存,提升业绩,都把绑定员工作为救命稻草,却少有想办法解决外界问题的。现在貌似最后一根稻草也抓不住了。

    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吉利绑定员工购车,结果员工根本不买账,吉利高层高估了内部消化能力,而对外销售又陷入困境,内外夹击导致销量大幅度下滑。当企业销售陷入困境时,我们国内企业好像都擅长利用内部员工来消化库存,提升业绩,都把绑定员工作为救命稻草,却少有想办法解决外界问题的。现在貌似最后一根稻草也抓不住了。

    一直很好奇,每个月汽车销量那么高,普通老百姓家还没有饱和吗

    吉利汽车唯一值得自豪的就是帝豪系列,在轿车排行榜上算是为国产车赚回一丝颜面,而其他产品都是存在感极低的。在整体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国人非常理性的选择合资品牌,我想倒霉的不仅仅是吉利,吉利只是我们国产车滑坡的一个缩影而已。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国产车特别喜欢搞全新车型,比如星越、嘉际等等,都是之前他们没有尝试过的新产品,完全凭借上市之初的热度卖一批,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消沉。过一段时间,再搞出一个新产品来,忽悠着消费者交智商税,怎么感觉跟割韭菜差不多呢?可消费者毕竟不是傻子,追求另类、新鲜感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会更加看重品牌影响力和可靠性,而不是一天一个花样的颜值。

    反观合资品牌,大多数都是在原有车型基础上进行升级、改款或者换代,他们可以把一个产品做十几年、几十年,可以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自主品牌所欠缺的东西,我们太喜欢标新立异了。嘉际上市订单火爆了一段时间,星越一个月一千多台,都是后续乏力的产品。很多消费者之所以不敢买,就是担心买回来是不是做了小白鼠了,开上几年,这个车型就停产,他们再推出一个全新产品来,而自己的车后期维护配件少、价格高,用起来真的不省心。

    综上所述,自主品牌在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考虑的不该是让自己的员工去承担风险,而是应该着手改变营销策略、改善产品质量,把一件事情做好,持续的做下去,把一款车做精、做的长久,才有可能出精品,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谢邀〜〜!

    怎么看?当然是坐着看,难道站着看啊〜!

    开个玩笑,说正是!

    其实吉利汽车销量下滑是中国自主品牌的缩影,跟绑定员工购车关系不大,而这种营销策略只是一种手段罢了,跟员工本身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利的。

    那么为什么说是吉利汽车销量下滑跟这种营销策略没关系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吉利汽车销量下滑的呢?

    下面我简单地说几句!

    首先,我们可以从目前的市场经济可以知道,中国近两年的经济水平并不好,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由其是中国品牌的汽车行业。

    人民经济收入不好,买车的水平自然会下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下滑的品牌,只有中国自主品牌受影响,合资品牌并没有受到影响,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还是我刚刚说到的,近两年的经济收入不好,而这个收入总占比正好,影响了多数准备购买自主品牌的消费者。

    这样说吧,就是现在大家所有的人收入每个月少1000块钱,但这1000块钱,对于准备买中高端车的消费者来说基本上不会受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合资的销量没有下滑的原因,但是这1000块钱,对于买自主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就不一样了,肯定会因此延迟它们的购买计划。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国六马上要施实了〜!

    受国六排放标准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品牌的车型都在降价买车,其实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绝对是好事,但是呢,我们中国消费者用这么一个毛病,就是越是降价的东西越不买,也不是说不卖,就是他们还想着这个价格还会不会往下降,现在买会不会吃亏,其实这正是很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思维。

    你去看,现在这么多国五排放的车型在卖,但是他们的销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同比都在下降。

    说实话,这种跳崖式的降价,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里,毕竟买车不像买件衣服,穿几年不喜欢就扔了,但是车子只能卖,但这种降价车的保值率那真是低到没普了。等到开个三五年真卖不了几钱。

    捆绑员工销售?这个不是所有车企都这样做吗,给员工一个大的折扣一般是6折~7折,那确实算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未必会让员工强制购买吧。

    但是销量下滑不是吉利一家,但是吉利的基数较大,所以跌的大。导致这个结果我觉得有几个原因,1,企业没跟上政策的变化,在国6将上之际,吉利符合国6标准的车更新太慢,基本都是压哨才上的,导致观望的,选择其他品牌。2,吉利在去年开始主推3缸机组合,虽然这套动力组合有着动力强,效率高的优点,但是网络和用户的接受度还是不高,导致用户选择其他品牌。3,吉利为提高质量推出了新平台造成,虽然可以提高一些品质,但价格方面相应的提高,导致超出公众对国产车的价格预期,于是选择其他品牌。

    销量下降是好事,吉利这几年发展的是快了点,正好可以好好总结下得失。

    作为吉利的用户,吉利的车还是很不错的,物有所值,吉利的营销确实比较多,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反感了,但一部分天天黑的,真不知是有人授意,还是利益驱使?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认为能和合资抗衡下,还是只有吉利,长城了。

    一直很好奇,每个月汽车销量那么高,普通老百姓家还没有饱和吗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每个月汽车的销量确实不少,全球最大的汽车年产销量国家也是中国,2018年销量有所下滑,乘用车的销量为2371万台,虽然销量为全球第一,但也不能代表普遍老百姓的家庭,都能拥有一台汽车,更谈不上饱和!

    根据2019年全国最新发布的车辆信息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25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03亿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3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约为4.07人,也就是说,按咱们国家人口来算,平均每11.07人拥有一量私人轿车。


    但是,这个数据只是平均值,就如同一个城市的人平均收入一个道理,假如每月平均收入8000元,有的人可能拿到好几万,而有的人只能拿到3000多元,这就是最简单的例子了,车子同样这个道理,有的家庭拥有2台或者3台,甚至个更多,而有的只有一台,或者没有!

    而且汽车保有量虽然大,每月销量也比较多,但是每天同样会有一些车辆淘汰,所以并不是只涨不退,不过,前五年的一个数据显示,中国每100个家庭中,约4个家庭拥有一台车,而现在没100个家庭,平均月20个家庭拥有一台车,这个进步也是很明显的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销量逐渐饱和了吗现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销量逐渐饱和了吗现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一直很好奇 每个月汽车销量那么高 普通老百姓家还没有饱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