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黄巢是怎样的一个人
  2. 历史上黄巢是怎样的一个人

    谢谢悟空君邀请。

    黄巢(820_884年),今山东菏泽人,流传三首比较出名的诗,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对后世影响,意义重大。

    黄巢(820_884年),今山东菏泽人,流传三首比较出名的诗,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对后世影响,意义重大。

    历史上黄巢是怎样的一个人

    据宋朝张端义《贵耳集》中记载,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就能作诗。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慢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末诗人林宽曰:“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这就是说,历史上有不少英雄能作诗,但是黄巢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黄巢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几次都未中,便离开当时的首都长安,愤怒和余恨中写下了《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推翻唐朝的腐朽统治的伟大雄心壮志。

    黄巢出身于世代贩卖私盐的家庭,从小就喜欢读书,善于骑马射箭,为人豪爽仗义,又能言善辩。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由于宦官掌权,把持朝政,地方上节度使各自为王,正是唐朝混乱黑暗时代。统治者阶级骄奢淫逸,官僚和地主穷凶极恶,什么赋税杂税的越来越重,农民苦不堪言,加上天灾人祸,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

    公元875年,黄巢在今山东起义。5年之后的880年,攻下洛阳,881年起义军就打到长安,唐僖宗逃跑到四川。元月十六,在含元殿举行了开国大典,正式建立了大齐政权,建元金统。

    王夫之《读通鉴论》评价:“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

    《旧唐书》书中:“天地否闭,反逆乱常。禄山犯阙,朱泚称皇。贼巢陵突,群竖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

    欧安欣: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轰轰烈烈,壮烈一时;他的军事战略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我国军事战略史上的宝贵遗产,影响后世。

    我认为黄巢起义,历时十年之久,转战十几个省份,攻破长安城,建立自己的大齐政权,创新四相制度和高层换届制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战争,客观上冲击了唐朝的统治,拉开唐朝覆灭的帷幕。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关注以史说实! 以史说实会持续分享更多历史知识、并且为大家答疑解惑!谢谢!

    现今中文网络对黄巢诋毁之声一片,许多人对黄巢痛恨非常,认为其人为大刽子手,杀人如麻,大肆烧杀抢掠,甚至其带领的起义军里经常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网民们对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共和国对于农民起义的过度++不满,大家的逆反心理让众人想要把黄巢等起义领袖踩在地上,扔进污泥,使其永世不得翻身。然而各位要看到,哪怕是地主阶级文人笔下,黄巢义军也不是没有可圈可点的事迹。有人会说,不就是进入长安之后给百姓分发钱财作秀了一小会儿,而且很快就把那些钱财全部抢回来,还对老百姓烧杀抢掠么?一直在干坏事,唯一一次短暂的作秀也能吹捧了?

    那么我们看看黄巢军的有利记载是不是只有一次。

    黄巢最后的失败,的确是因为失去民心所致。但究其因由,并不是腐化堕落,而是对于地理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进入关中之后,被众军阀围堵在狭窄的关中盆地,切断水路供给,粮秣缺乏,导致军纪崩溃。这属于战略上的失误,并不是说黄巢没有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的帝国之意愿。

    黄巢的政治诉求和理想,在他征战福建时就有体现。

    《新唐书》记载:【初,军中谣曰:「逢儒则肉,师必覆。」巢入闽,俘民绐称儒者,皆释,时六年三月也。儳路围福州,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贼入之,焚室庐,杀人如蓺。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令曰:「此儒者,灭炬弗焚。」】

    另外,唐代诗人韦庄在名作《秦妇吟》中也只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可见黄巢起义军绝非乱杀一般人民。

    当然,不否认黄巢覆亡前,对于己军的军纪已经失去控制,进入了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军纪败坏,四处杀掠肯定不是少数。也可能有极少数凶残的士兵、军官在粮食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杀人为粮。但是大规模的吃人,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黄巢有重整乾坤的志向,揭竿而起,反抗暴政,不失为一豪杰。然而时运不济,只完成了破坏旧世界的任务,没有机会成为新世界的建设者,这是黄巢可惜可憾之处。然而当代众网民对黄巢百般斥骂,对于农民起义咬牙切齿,完全站在统治阶级士大夫的立场上,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宁的汽车销量怎么样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宁的汽车销量怎么样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黄巢是怎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