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规频出,燃油车的未来还有多远
- 中国汽车未来3年销量预测
- 未来汽车发展的大方向,纯电动的能取代燃油车吗
- 内容概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概念解析,石油储能与消耗的增长速度,第四轮能源变革的刚需。
- 能源概念
- 风力
- 光伏
- 地热
- 潮汐能
- 海洋能等等
新规频出,燃油车的未来还有多远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近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每年2500万辆以上,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达到40%以上。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免征购置税、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总的来说,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虽然燃油车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未来的主流。
总的来说,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虽然燃油车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未来的主流。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国政府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以保护环境方面采取了不少行动,其中包括推广电动汽车、对燃油车的限制和禁止等措施。
目前全球已经有许多地方制定了针对燃油车的限制政策,例如欧洲一些国家计划在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英国更是将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车的时间提前至2030年。中国也在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占到整个汽车市场的20%。
可以看出,燃油车的未来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已经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燃油车目前仍然占据了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电动汽车和其他替代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燃油车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
哎,这个问题真的难回答啊。毕竟政策风云变幻莫测,燃油车似乎也被列入了“打击对象”之列。一方面,我们很多人喜欢驾驶燃油车,因为唯有那“隆隆”的引擎声才能真正让人感到极致的快感。另一方面,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对于燃油车来说显然是一大挑战。
我们先来看看政策方面吧,眼下各地的停车、上牌、出行、加油、限行、禁售等各种规定就已经让各路车主们目不暇接了。我们干脆直接开出一张新规时间表吧:
2020年:北京开始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2025年:加拿大,瑞典和丹麦禁止销售传统燃油车;
2030年:全球超过10个国家禁售传统燃油车;
2050年:伦敦市和巴黎市禁止传统燃油车进入市区;
看到这个时间表,燃油车的未来似乎越来越不妙。但是我们还是要想一想,如果真的全球禁售、禁行,那哪里还能有那么多拥趸呢?这时候,我们要看看燃油车本身的优缺点。
首先,燃油车的机械设计成熟稳定,操作、维修简单;其次,油耗相对较低,加油方便快捷。但是,燃油车排放污染大、噪音过大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而且相较于新能源车,燃油车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其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暗淡。
新能源车,相较于燃油车则更符合如今的环保理念。尽管现在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如充电问题、续航问题等,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只要能做到技术先进、续航优秀、性价比高,那燃油车估计也只剩“快感”这一个优点了。
燃油车的未来,我们并不是太清晰,但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自己喜欢的车子,都应该好好爱护。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就成为了各大收藏家的心头好呢?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减排目标的逐渐明确,各国政府对于燃油车的限制和淘汰政策逐步加强。例如,欧盟计划在2035年前禁止所有燃油车的销售;英国计划在2030年后停售传统燃油车等。同时,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
虽然燃油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但未来的趋势是逐渐被替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主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不仅符合环保要求,也可以减少对石油等有限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但需要指出的是,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还具有某些优势,比如续航里程和加油/充电时间等方面。因此,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之前,燃油车可能仍会在特定的市场和领域内存在。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燃油车的未来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然而,要想真正告别燃油车,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技术的支持。
目前,一些新规正在不断推出,比如限制燃油车的行驶里程、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望加速燃油车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性能和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燃油车,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然而,燃油车的转型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技术的支持,比如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和停车设施的建设水平,推广高效节能的驾驶方式等等。
综上所述,虽然燃油车的未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通过政策和技术的共同努力,燃油车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有望加速。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而燃油车则会逐渐减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汽车未来3年销量预测
创立于1981 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发布《AlixPartners全球汽车市场展望:掌控不确定性》报告。
AlixPartners报告指出,今年到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相比2019年将累计减少3600万台。
AlixPartners 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负责人Shiv Shivaraman表示: “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全年汽车销量将下滑9%,并在2025年以前都难以恢复至2017年的峰值水平。”
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汽车行业负责人戴加辉认为:“疫情危机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重创,其萎缩规模相当于整个欧洲市场突然消失。想要度过这场风暴,企业在决策时需要兼具勇气和前瞻性,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
AlixPartners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将达到2,250万台;其次是美国市场,预计将达到1,360万台; 欧洲市场因部分地区受到疫情冲击最为严峻,预计销量仅为1,410万台。总体上,AlixPartners认为全球汽车销量在2025年以前都难以恢复至2017年的峰值水平。
疫情爆发前,2020至2025年间行业对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计划投资总计约为790亿美元,目前投资支出率可能会大幅下降。
未来汽车发展的大方向,纯电动的能取代燃油车吗
我认为取代不了。如果从家用经济性条件下讲。一般燃油车成本4毛/公里 纯电1毛五/公里(家充和电网充平均价)但充电浪费时间太多。 以后应该会相互同存。市区通勤纯电比例一定会更高。但时常跨城的还是代替不了燃油。 就像机械手表没有被石英手表代替一样。也许二十年后能买V12的车 如同现在戴个手表百达翡丽。
我认为取代不了。如果从家用经济性条件下讲。一般燃油车成本4毛/公里 纯电1毛五/公里(家充和电网充平均价)但充电浪费时间太多。 以后应该会相互同存。市区通勤纯电比例一定会更高。但时常跨城的还是代替不了燃油。 就像机械手表没有被石英手表代替一样。也许二十年后能买V12的车 如同现在戴个手表百达翡丽。
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电驱是唯一选项
分析基础:燃油动力汽车从被发明到全球普及经历了多少年?也许有人会说已经有三个世纪,这还是真不能反驳的一句话。因为在19世纪末内燃机车就被发明了,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使其走上历史舞台。
进入21世纪后燃油汽车迎来了保有量的巨大提升,原因当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迅猛,不足20年的时间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3亿大关,成为超越美国汽车保有量的全球第一大国。
燃油车的普及说是三个世纪,其实从真正发挥价值也还不到150年的时间。然而正是这一阶段已经把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能消耗殆尽了,海外机构的公布的数据为探明储能<2000亿吨且在持续消耗中,这是不是个夸张的数据呢?看似很浮夸的数据其实已经有很严重的问题,因为现有车辆的消耗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年均消耗量已经在2020年汽车行业产销量没有公布数据之前,标准已经超过了年均57亿吨;这是道小学生也能算得明白的数学题:2000÷57=?
实际探明储能只能满足消耗量30余年,而且这还是基于目前燃油汽车保有量不再增长为前提。然而现阶段燃油汽车仍然是C端市场的主力选项,所以未来的石油耗尽从而可能引发的第三轮世界大战并不是危言耸听。
重点:国内汽车保有量即将成为全球第一,然而石油产能却远远跟不上车辆的需求。实际产能只能满足不足35%的车辆的消耗,剩余部分自然是要依赖进口的;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仍然在红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应当是不用赘述的。如果跨领域分析这一问题,联想几个关键词吧:石油战争,川·菜等等。
常规能源指不可再生能源,类型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是不可再生,也就是说终有一天会用完,而且其中的石油已经是可以准清晰预测的。而海陆空三栖运输方式目前依赖的都是石油,那么在燃油耗尽后人类文明会面对什么呢?也许比《三体》中的描述还要更夸张一些吧。
新能源则指可再生能源,是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无限获取,或无限转化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的能源;是不是有些绕口令的感觉呢?其实说白了也很容易理解。
这些能源都是可再生的能源,但是能源本身不能直接利用。比如不能用风力做菜,不能用光伏直接照明,不能用地热能直接烧水,也不能用海洋能直接驱动车辆行驶。然而这些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电磁场等等,其功能正是满足基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汽车转型电动化是历史的必然,燃油动力汽车的普及其实是个错误。电动汽车的普及节点与燃油车相同,而第一批普及的车辆的正是电动汽车;因为内燃式相比电动机仍然有巨大的振动和噪音,重点是化学发动机的能量转化率普遍非常低。内燃机的平均值仅为35%左右,结果必然是功耗巨大而且会产生诸多有害排放物质。
但是在电动汽车技术即将爆发式突破的节点,石油开采技术的也迎来了巨大的进步;而这一阶段连续爆发的一战和二战对车辆的续航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然而早期的镍铁电池还做不到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于是加油便利一些的燃油车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所以说燃油汽车其实战争催生的畸形产物,而且作为将战争的节奏和破坏性推到极端的能源类型之一,注定也会再一次成为诱发战争的主要因素。那么想要稳定的秩序的稳定,做到工业生产不受能源消耗的影响,唯一的方式就是提前做好能源转型,也就是所谓的第四轮能源革命。
总结:常规能源转型新型能源是必然的结果,目前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规划,除少数产油国以外,欧美亚等诸多国家都已经将汽车电动化,以及燃油动力汽车的禁产禁售提上日程了,这一阶段谁也不愿失去先机。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未来汽车销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未来汽车销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