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尔滨收缴1525箱冥纸冥币,商户销售量巨大被立案,你怎么看
  2. 哈尔滨收缴1525箱冥纸冥币,商户销售量巨大被立案,你怎么看

    民众有迷信的权利,国家有科普的义务,立法和行政要合乎规范,切勿挑战民众感情底线。

    作为一名科学青年,我常喜欢参观寺庙道观,不是参++佛,而是为了理解文化。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老阿姨们在拿黄表纸“叠元宝”。很多地方丧葬祭拜仪式上烧纸人纸马纸楼纸钱,是一项传统习俗。尽管这可以说一种迷信,也不太环保,但是,它既然已经作为民机信仰的一部分存在了很久,官府就没有贸然取缔的理由。

    当然,由于不环保或引发火灾等原因,国家有义务进行科普,宣传节约下葬,文明祭扫。实际上,上海这边的公墓祭扫时,已经很少有人烧纸钱,烧也很少,略表心意而已。只是这种宣传,费时费力,收效缓慢,但结合当地特点,多方面下手,长期坚持必有收效。可以参考过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事儿。

    盲目且突然取缔,最多是让这种行为转入流动或地下,一阵风过后必然故态复萌。

    善政,还需要配以理解百姓,让民众觉醒从而自发拒绝不文明不环保不科学的行为。

    在做决策之前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文化习俗。这种“一刀切”的方法看似短时间内奏效,其实很难解决现状,恐怕还会引发新的矛盾。

    我们先来看几个问题:

    1,烧冥纸冥币真的有那么污染环境吗?

    从制造这些纸制品再到燃烧,确实对环境有影响,但是这些影响真的很大吗?能抵得过汽车尾气和工厂的大烟筒吗?答案似乎很明显了。

    2,烧冥纸冥币是遗风陋俗还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呢?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注重“入土为安”、“人死为大”的丧葬文化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而给死去的亲人上坟烧纸,也是一种寄托哀思的形式。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之下,我们中国人产生了独特的生死观、宗族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更加紧密。人情味显得更加真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倘若就这样让大家放弃或者改变,显然是不合理的。

    3,在全面禁止冥纸冥币之前是否做了足够的宣传工作?或者是否让民众从内心找到了另一种愿意接受的替代方式?

    估计这些潜移默化、短时间内不见效的工作,不会被青睐,但这种强制性的禁止在短时间内显然更有效。可是结果几乎可以预见,江西抢棺事件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没有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没能让大众从观念上做出改变,只是一味地限制禁止,恐怕会适得其反。

    4,这里是否有++垄断的利益纠葛?

    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全面禁止之后,会不会有新的事物出来占领市场。最怕的是这种事物一般人不允许染指,那么事情的性质就不同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因为以前曾曝出过火葬场一条龙强制消费,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暴利项目。我们不得不多个心眼,防止到时候没有其他选择。

    同样一件事情,站在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在丧葬上不能提倡过度的铺张浪费,死人不应该浪费活人的资源。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上看,我们应该尊重大家的选择,尊重传统习俗,尊重这种寄托哀思的方式。

    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保留这种习俗还是做出改变呢?

    我怎么感觉跟江西“抢棺材”一样的意味,收缴1525箱冥币难道是立功了?是不是有抓到大毒毒枭一样的兴奋?

    我怎么感觉跟江西“抢棺材”一样的意味,收缴1525箱冥币难道是立功了?是不是有抓到大毒毒枭一样的兴奋?

    哈尔滨市7月份汽车销量

    冥纸冥币,这是封建迷信,看似陋习,似乎应该坚决反对。但是笔者有个观点可能不合时宜,也很沉重,那就是“迷信传统要不要传承的问题”。

    将土葬视为迷信,定义为陋俗,因而有了抢棺材的做法。殊不知,因为棺材,让多少老人老泪纵横?

    将烧冥币定义为陋俗,因而就有了查获诸多冥币后的兴奋。殊不知,因为立案,为让多少民众感到心凉?

    冥币的危害显而易见,破坏卫生,污染环境,引发火灾,因而部分地方严厉禁止。

    笔者认为,冥币禁止应该,但不能操之过急。30年前,计划生育一刀切的“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现在造成了诸多社会困扰。

    任何事情,倘若操之过急,要么会遭到强烈反弹,要么造成社会隐忧。传统观念很难改变,要悠着点,慢慢来,操之过急,可能适得其反。大家说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哈尔滨市7月份汽车销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哈尔滨市7月份汽车销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哈尔滨市7月份汽车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