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汽车销量在涨,但普通人无力换车,车卖去了哪里?

统计汽车销量不知道怎么统计

但是知道统计汽车销量

有统计是这么做的

即统计制造企业批发到零售商的数量

也有一种说法是

要强调上牌数据

但是上牌数据也有问题

就是有商家

可以在没有买走的情况下上牌

这样统计也不准确!

其实准确不准确跟普通人群没关系

但是即使没关系也要准确服人!

1-11月汽车销量在涨,但普通人无力换车,车卖去了哪里

无力换车不代表别人无力买车,车肯定是越换越好,但是第一次买的话不一定非要买那么好,现在几万到上百万的车都是有的,以现在大家的经济收入和消费理念,买个车很简单,汽车消费我以后还是很看好的,口罩一旦过去经济复苏那车辆价格还是要上涨的。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相当一部分车用于跑出租了,少部分有实力的人为了体验新技术,还有就是为了省油费和没有汽油车指标的买走了;公司将旧车顶账,购买新车;买新车立马卖二手市场套贷款[666]。

我身边换车的人不少,我就刚换了一辆新能源车(油费太贵[捂脸]),换车的里面贷款买车的多点,可能有一部分换车的是透支了将来的收入才换的吧[泪奔]

车市整体遇冷,为何长城汽车却能完成逆增长?

大错特错。

长城汽车又耍了一次小心机,说11月份销量环比增长20%,而没有说同比增长。可怜的看客竟以为在国内车市整体遇冷环境下,这家伙逆流而上了。

实际上,没有。

环比什么意思?是相较于10月份销量的对比,同比则是相较于2017年11月份的销量对比。

当然,单就2018年11月份的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期也的确是增长的,只不过只增长了1.09%。但如果从11个月的累计销量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下降了1.59%。

而2017年全年,长城汽车总计销售了1070161辆汽车。


2018年前11个月长城乘用车销售787590辆,加上风骏系列皮卡总计销售了919245辆,如果长城12月份的销量不超过150万辆,其将面临同比下滑的问题。

长城汽车之所以能在11月份出现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大幅的优惠促销活动。H6持续不断地官降、M6的超低价入市,连曾经孤傲的WEY系列都开始了价格调整。

11月、12月两个月,不仅是长城汽车环比增长的关键月份,也是其它车企冲击年终销量的关键月份。虽然国内汽车市场处于整体遇冷的状态,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根据公开资料,吉利、上汽和比亚迪都是环比增长的。而上述三家和广汽、奇瑞汽车全年总销量同比也都处于增长状态;相反长城则和长安汽车一样同比负增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截止11月,2018年各家车企累计销量,距离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除吉利和上汽比较接近,红旗次之,其它车企无力完成年度目标已成定局,而对于长城,除非12月份能比11月份增长100%,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不过,目标只是计划的一部分,能达到同比增长其实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讲,国内车市的确处于下行趋势,长城汽车也并未幸免。

而我们,与其关注它们的销量,不如关注它们为国贡献了多少利税。

月销量不及2000辆的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海马想要活着就得全力一博,最好舍弃其他或者部分弱项资产,用于汽车领域研发。好在海马还是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虽说跟其他车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海马如果不在汽车研发上下一番功夫淘汰是必然的!!!

你好,@汽车中国说 认为,海马汽车已经没救了。

第一,海马汽车体量太小,不足以支撑其研发费用、经营费用。海马汽车如今已经陷入亏损,由于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销量,海马汽车的资金周转几乎陷入停滞,巨额的研发费、管理费将是其难以承受之轻,海马汽车还能撑多久,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二,海马汽车自身的技术积淀不足以和大型车企抗衡。相比国内的土豪车企红旗可以砸500亿搞研发,海马的研发费用简直不值一提。由于错过了汽车发展的红利期,现在到了饱和期就只能拼技术。和红旗、上汽、吉利、长城、奇瑞等国产车企比,海马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沉淀,更别提和强势的合资车相比了。

第三,品牌力不足,无人接盘。由于海马本身就是小众品牌,品牌价值不高,而且也无技术沉淀,许多车企宁愿自己推出新的汽车品牌,也不会去接收海马的烂摊子。总之,海马汽车想要继续发展,钱和技术是最大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销量增长乏力怎么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销量增长乏力怎么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1-11月汽车销量在涨 但普通人无力换车 车卖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