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经《旅卦》告诉我们旅行在外,要坚守哪些基本规则
  2. 你读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打油诗,打油诗算得上诗歌吗

易经《旅卦》告诉我们旅行在外,要坚守哪些基本规则

旅,就是是羁旅,在外旅行。这一卦由艮、离二卦组成,下卦艮为山,上卦离为火,山上烧火,火势不断地往外蔓延,就像旅行的人在外急着赶路。又,本卦山内而火外,山止而不动,如旅馆;火动而不止,如行人。

所以,卦名为“旅”旅,是一种经常变换场所的不安定的行动。在古代,逃难、经商、周游列国等等都是“旅”的行为。动机多半是在国内失业、犯罪逃亡,或者不得意,因而不会大有亨通。古人安于故土,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把长期离家看成是万难的事。

旅卦正是针对这种“难”的情绪,讲述了在漂泊寻求安居的原则。卦辞表明,出门在外当以柔顺持中为本,只要坚守此正道,就可获得吉祥。朱熹说:“旅,羁旅也。

山止于下,火炎于上,为去其所止而不处之象,故为旅以六五得中于外,而顺乎上下之二阳,艮止而离丽于明,故其占可以小亨,而能守其旅之正则吉。”这是以卦象来释旅卦的卦辞。

《象传》说:旅卦的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艮为山,为山上有火之象。山火蔓延,移动燃烧,象征行旅之人匆匆赶路,因而卦名为“旅”。君子当效法其中精神,像火在高处明照万物一样,明智地慎刑罚,而不滞留狱案,留狱:将犯人扣留并关于狱中。

程颐释本段彖辞说:“火之在高,明无不照,君子观明照之象,则“以明慎用刑’明不可恃,故戒于慎,明而止,亦慎象。观火行不处之象,则“不留狱’者不得已而设,民有罪而入,岂可留滞淹久也。”


道旅旅游科技

你读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打油诗,打油诗算得上诗歌吗

寒冷的冬天你是怎么愉快地渡过的

来一首打油诗助助兴

【酷冬】

素染光枝一叶落,躬腰双手抱胳膊;

鼻涕顽皮嘴上走,哈呼吃力吐烟朵。

牙齿哆嗦不听言,见面招呼抖声连;

姑娘爱美穿短裤,小伙薄衣紧握拳。

赖床学童不早起,暖窝憋尿最为难;

厨房清静不见火,快递美食送上门。

旧社会,穷人食不果腹,逃荒要饭,比比皆是。有个讨饭光棍,下雪天,无处遮寒,就在财主马房后边的马粪堆中掏了个洞,坐在里边。马粪堆积发热,蒸气腾腾,此君把讨饭的瓢往头上一扣,在大雪纷飞的寒夜昨起打油诗来,并高声吟诵:

身穿马粪头戴瓢,

老天不住下鹅毛。

今夜得了平安地,

不知穷人咋么熬。

看似恢谐,读了让人落泪。万恶的旧社会呵,这就是底层劳苦大众的血泪控诉。

打油诗既幽默,又风趣,还通俗读来也是朗朗上口。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机巧。一般的平民百姓都能信口开河,吟上一首来调节生活趣味。反映现实生活的乐趣,情调,人情世故,不失民间的一种通俗诗体。即然称其诗,就是一种生活通俗诗。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好的打油诗乃然可以称得上风雅美妙。

唏哩哗啦下雨,叽哩呱啦说话。

说它傻不傻呀,鸟儿蹦跳跳哪。

不急不急先歇,不行不行快抓。

天睛便不见拉,下雨虫儿多啊!



这首打油诗如儿歌,似山歌,又像寓言。下雨了本该要避雨,这鸟儿反而去捉虫子。这不是它们笨,而恰恰是它们生活的智慧。因为下雨虫子翅膀带水,飞不动正是抓捕的好机会。虽然不知作者是谁,由于附有哲理不失生活气息,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山高路远皇帝远,自在深山开荒田。

起早摸黑没人管,山泉当茶野果饭。

开开心心伴太阳,唏哩糊涂自个忙。

来春可种自个田,等待来年丰收年。

这是一首旧社会反映大都数农民自嘲,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通过自力更生,希望过上自己想要的安稳日子。通俗易懂的打油诗也把生活中的朴素思想,勤劳场景,表现出劳动人民的真善美。打油诗不仅仅普通人写,就是真正的文化人,诗人,社会上层人士都有即兴之作而不失风雅美……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当然可以称之为诗了。而且,要了解打油诗,还得从“打油诗”这个名字开始说起。

打油诗,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其创作的:“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为打油诗之首创,是学习打油诗者印象尤为深刻的一首。

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

打油诗常被用于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形式的创作。其创作起来较易,便于口耳相传、大众接受和诵读记忆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道旅旅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道旅旅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道旅旅游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