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理论谁提出的?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自然”在卢梭的词汇中有多种涵义,涉及教育问题,主要指儿童的天性。提出自然适应原则即要求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
有人称卢梭的“自然”为“主观的自然”或“心理学的自然”,夸美纽斯的“自然”为“客观的自然”或“外部的自然”,但夸美纽斯理解的“自然”实际亦含有天性的意思。裴斯泰洛齐受卢梭的影响,要求教育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量力性,但反对把人的自然状态理想化,认为教育应按照自然界的自然进程,使人类朝经常改善的方向,通过练习达到人的内部所具有的力量和才能的自我发展,认为若完全按照人的本性发展,人就会成为禽兽。
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一书中,将适应自然理解为“小心翼翼地追随本能”。但他在本能的概念中掺杂进宗教神秘的内容。第斯多惠将这一原则理解为自然所赋予人类的素质的自动发展,这种发展遵循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且通过练习取得。这一原则反映了人们探索教育规律,努力使教育适应儿童身心特点,并使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趋势,人们以之反对教育上的权威主义、强制灌输、机械背诵以及视儿童为成人的陈规旧俗。
自然教育理论最早应该是中间的孔子提出的。他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人类要想生存、发展,首先要学会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变化、顺应自然规律,让自身与外物、内心与环境相和谐。
从孔子的只言片语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亲近大自然的圣人,更看到一个热爱大自然、因材施教的老师。他还是教育史上最早精确表达“启发诱导”教育原则的教育家。《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这一点,也与现在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倡导的启发教育不谋而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论旅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论旅游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