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岁半的宝宝总喜欢扔东西,打人,究竟该如何来应对

2岁半的宝宝总喜欢扔东西,打人,究竟该如何来应对

如何应对呢?最主要的是要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当你了解了宝宝的发展规律及每个年龄阶段会出现的行为时,你就能更好的应对!

宝宝喜欢扔东西和打人要分开来讨论,首先宝宝喜欢扔东西,是宝宝进入了空间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最早的表现:

喜欢扔东西,并且乐此不疲,当大人捡回来他会很开心,会继续重复这个行为,除了扔东西, 还喜欢往高处爬,从高处往下跳 ,喜欢抠小洞洞等等。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空间敏感期呢?

1.要认识到这是孩子的正常行为

2.为孩子提供安全自由的探索环境

3.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你有时间,可以陪宝宝玩会扔东西的游戏,找些扔不坏的东西就可以了。

孩子乱扔东西怎么办呢

宝宝打人咬人是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

宝宝一岁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以为他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包括妈妈和他都是一体的。

慢慢的他才会将我和整个世界分开,到了一岁多,他的自我意识才会越来越明显。 到了2-3岁时自我意识爆棚。这也是为什么把2岁称为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的原因。

孩子自我开始萌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他开始发现,你和我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要这样做,你却阻碍我呢?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打人,推人,咬人来表达我和别人不一样,来表达要按照我的意愿来行事。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呢?

1.帮助孩子确立界限。

要让孩子有“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他的”的意识。

比如几个小朋友玩玩具,自己的孩子去抢别人的玩具或者打别人时,作为家长你要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玩具,你要玩别人的玩具,你需要寻求别人的意见,同样,别人玩你的玩具时也要经过你的同意。

2.家长要有明确的界限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明确的界限意识,当你的行为是自律的,孩子也会跟着你模仿,他的行为自然也是界限范围内的。

3.家长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也不要动不动就用打来管教孩子。

这种不恰当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孩子遇到问题时,也会采取大人的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4.孩子打人,有时是不知道和小朋友怎么交流。

当孩子在家里打大人时,如果父母嬉笑不制止,就会传达给孩子错误的信息,原来打人是会让人舒服和开心的,这样孩子就会用这种方式和父母,和外面的小朋友交流。

孩子他不知道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他也不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是打人。所以当孩子在家里动手打人时,父母就要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你这样打我,我不舒服,我不开心,你可以轻轻的拍拍我,或者摸摸我的手,这样我会很高兴和你玩。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和孩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两岁半的宝宝总喜欢扔东西,打人,家长应该学会积极引导孩子。

一。家长可以心平气和的以平等的态度告诉宝宝扔东西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可以用疑问的语气问宝宝打人是不是很疼。

二。引导孩子通过别的方式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打人扔东西是不对的。

三。找到孩子打人扔东西的原因 陪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四。适当采取严厉的措施,可以提前和宝宝说好如果在扔东西,打人他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可以发现,宝宝2岁以后,就开始喜欢发脾气,扔东西,打人,如果爸爸妈妈处理得当,可以改变宝宝扔东西、打人这样的“坏习惯”,也会降低宝宝发脾气的频率。

改变宝宝扔东西的“坏习惯”

当宝宝扔东西时,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种,有事没事就扔,那么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和宝宝来玩一个早教游戏,投球游戏,我们准备好球和篮子,让宝宝把球扔到篮子里,久而久之,宝宝就把扔东西的习惯改变为投球的习惯,还能从中找到乐趣。

是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改变宝宝喜欢乱扔的坏习惯。

第二种,宝宝一定是心情不好了,用扔东西来发泄。

我们首先寻找宝宝不开心的原因,并安抚宝宝的情绪。还要告诉宝宝,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拍拍沙发,也可以过来找爸爸妈妈,但就是不能扔东西,还要告知宝宝,扔坏的玩具不会在买。这样可以让宝宝学会珍惜物品,还可以教会宝宝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

改变宝宝打人的“坏习惯”


当宝宝出现:打人、踢人,具有攻击性的动作时,我们要告知宝宝不可以,而且是严厉的告知不可以,因为,在宝宝的脑海里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

所以,当宝宝出现打人的行为时,爸爸妈妈要告知宝宝不可以,要慢慢淡化宝宝的这种行为,好好分析宝宝每一次打人的行为,除了告知,就是耐心的教导。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两岁半的宝宝爱打人,其实他并不是真的爱打人,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都会有“打人”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是宝宝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映。宝宝打人,可能是为了能够吸引父母亲的注意,或者是可能什么事情让他情绪有点激动,再就是可能他想通过“打人”这个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等等。那么对于这种宝宝爱打人的现象,父母亲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当宝宝做出“打人”的行为时,父母的反应不要过于激烈,过于敏感。如果你一惊一乍的,或者很严厉地责备他,宝宝反而会觉得只要他一打人,父母就会注意他。宝宝可能还会想:“原来我一打人,妈妈就会吓一跳,哈哈,还蛮好玩的。”他会感到一种乐趣,或者被父母亲关注的那种满足感,这样,孩子就会把“打人”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当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就会转化成为一种习惯,反而让父母更“头疼”。

第二,父母亲要观察宝宝出现“打人”的动作时,是否在表达某种情绪。小孩子不会说,或者说不出来,父母可以帮他说出来。比如,宝宝“打人”了,如果你跟他说:“不要打人,打人不对,打人不是乖宝宝”等等之类的话,这些“教育”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跟他说:“宝宝怎么了,是不是生气了呀?”“你不想这个小朋友靠得太近是吗?那我们坐开一点好吗?”“你在跟这个小朋友打招呼啊,你是想跟他交朋友是吗?”.....如果父母能把孩子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他们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就会减少通过肢体动作“打人”来表达自己。

再来说说“宝宝喜欢丢东西”。两岁半的孩子喜欢丢东西,首先父母不要去严厉地批评甚至惩罚他,也不要唠唠叨叨地劝他“不要扔不要扔”。有两个建议供题主参考:

一,孩子丢的东西,不要立即去收拾。当孩子丢了一样东西出去,你马上捡回来放好,他再丢一件,你又马上去捡回来。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真好玩”,他会丢得更起劲,越丢越嗨。父母暂时不要管他,让他丢,等他丢完了,再叫孩子跟你一起收拾。可以跟孩子说“妈妈一个人收拾东西好累啊,你来帮帮我吧!”“宝宝会丢东西,应该也会捡东西吧,我们一起把它们捡回来吧!”

二,跟孩子一起玩“丢东西”的游戏。父母亲空闲的时候,可以邀孩子一起来玩“丢东西”的游戏,选几样安全的、适合的玩具,比如布娃娃,小皮球之类的。一家人围坐着,中间隔开一点距离,一个人丢过去,另一个人接,接住了就得一分。游戏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导孩子,“我们这样丢东西是不是比你自己一个人丢更好玩啊?”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还促进了亲子关系,而且这种方法比一味地说教、批评、唠叨更有效。

其实2岁半的孩子爱扔东西、打人是正常的行为,因为孩子这个时侯正处在手的敏感期。孩子刚出生时,只能用口探索世界,但当孩子第一次把手放入口中,就唤醒了手的感觉。当手的敏感期来临时,孩子会惊讶地发现手原来可以抓东西,拿东西。在他们眼中,这是重大的发现,类似于开天辟地的感觉。他们要好好体验这种感觉,把手的所有功能都用上。

手的敏感期集中在0一2岁这个阶段,小一点的孩子喜欢通过摸软软的物体,如面团、沙子、香蕉等来体验。他通过手的使用来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发现外在世界来构筑自己的内在世界。

2岁时孩子喜欢乱扔东西,是因为随着孩子手部肌肉的逐步发展,他发现手不仅能抓东西,还能扔东西,这又是一个令他们惊喜的重大发现,他们要不断地体验这一新功能,促进脑部和手的协调发展。

这时家长不能随意阻止孩子扔东西,反而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给他们不易损坏的玩具,把食物及贵重物品收起来,家长可以和孩子面对面做游戏,把毛绒玩具扔给孩子,让孩子再扔过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还能促进亲子感情。

至于孩子爱打人的习惯,可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也可能是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太兴奋无法控制自己,又或许是想和你沟通交流、表达友好。父母不能轻易地给孩子扣上“暴力"的帽子,别对孩子的行为太敏感,给他贴上暴力的标签,一发现就制止或严加管教的话,只能强化他的这种行为,因为孩子发现,只要他一打人就能成功吸引父母的关注,以后就会把打人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就会很难扭转。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真想打人,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语言能力还不强,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通过打人表示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譬如父母不理解他啦,别人离他太近啦,生气啦等等。他比较着急,就会本能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如果这时父母理解他,问他"宝宝是不是生气了?""宝宝受委屈了吗?",把他想表达的内容讲出来,他就感觉父母理解他了,就不会再通过打人来表达自己了。

在手的敏感期阶段,如果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这些行为,不让他们自由去体验,那孩子的敏感期就会延长,到了四五岁时仍处于这一阶段,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孩子乱扔东西怎么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孩子乱扔东西怎么办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孩子乱扔东西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