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一句顺其自然的话是什么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
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
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孔子的人生宣言是什么
孔子的人生宣言是什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应该是孔子铮铮人生宣言。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正是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诸侯争霸,战争频仍,礼乐崩坏。孔子“博学好礼”,提出恢复周礼、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并身体力行。在鲁国执政三月期间,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然鲁国国君并没有继续重用他,孔子感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鲁君所接受,于是弃官去国,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先后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人多次被困遇险。因孔子主张的“仁”“礼”“德”思想与诸侯“霸道”思想不相符,故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始终未得重用。
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返回鲁国,但他的初心始终未变。他一方面开创“私学”,授徒3000,贤者72人;另一方面,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如:修《诗经》、《尚书》,定《礼记》、《乐》,序《周易》,作《春秋》等。
孔子生时,命运多舛。但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不能“夺”其志。他一生坚守理想矢志不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到了,也做到了。虽然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但他的思想不朽,他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