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篇文章有什么启示
多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尤其是年轻人,要有学成报国的准备。少计较物质生活的享受,艰苦的环境,反而会成就人生。现在最好的是,社会已经大大进步,通常已不用再过挨饿受冻的日子了,但是自觉找些苦来吃,磨练意志,还是必要的。
看到此标题突然想起这是郑板桥的的名句,据《襄汾县志》记载,郑板桥在山西天平县师庄蔚家教书,留下书法石碣一块,碣文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落款有“板桥”二字和两方篆刻图章,现存于襄汾县博物馆。碣文虽然只有是十一个字,认真咀嚼和玩味,却能给现代以信息和追求物资社会的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启示:
启示之一: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蔬菜之根,质地粗劣、滋味寡淡贫家荒年以此度日,富人常常难以下咽。一个人能够忍受物质上的清贫,必能适应各种困境,从而把握人生的真谛有所成就。现在的教育缺失的就是吃苦教育。比如前一阶段网上流传的一些疫情归国的留学生在隔离期间这饭不好吃那水不能喝。
吃苦教育
启示二:宠物不惊。菜根谭有“我贱而人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有一个平常心,无论外人对自己的敬重和轻视往往都是因为字迹的身份,和字迹的本心无关所以无需烦恼。
宠辱不惊去留意
启示三:认真读书,体会滋味:三国志有云:“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其意思就是要充分的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潜心多读书;读好书。
认真读书
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闲暇之时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
刨根问底的出处就不深究了,据传与郑板桥相关。只论字面,已有深意。它虽十一字,确道出另种人生处世道理,很值得玩味。布衣暖菜根香,教说安贫、知足,平中见美,淡里寻味,是种人生态度,待世思想,平凡中少却欲望,清雅静心,不为名利而诱,不为权富所驱;大有安贫乐道之意。读书滋味长,更是教导世人读书之趣,不在功名利禄,与前句相合,更是读书在寻境寻意蕴,寻取思想上的升华,品质、气质的提升。读书有味,在品在思在得,方是读书;亦有哲理思考之趣境。而拿在当下,思想全面爆发,科技发达,没有做不到更有想不到的世界,今人与古人的思想大有改变,千人万念,物欲横流,不失为一股清流,在喧嚣之后,留下与人心中最后的一丝净土,但又有几人知之解之?!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根据史书记载:是郑板桥当年在山西太平县尉教书,在石碑上刻的对联。告诫人们,只穿着保暖的粗衣,嚼着菜根,也可以有滋有味地学习知识,品味知识的力量。
这句话意思人人都能明白,但能做到的人,才是真正想学知识的人。
生活艰苦,在艰难中学习,不怕环境恶劣,找到动力,才能学有所成。
当今时代,再也没有旧布衣和嚼菜根那种贫穷的场面,读书的子女被父母车接车送,学校专人管理,学习环境和生活的优越,无任何时代可比。然而,读书的滋味到底是什么,孩子们品尝到知识的真正价值吗!
时时谨记古人的教诲,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在每个阶段努力学好做好每件事,是当代学生最应该做的。
成为一个明事理的人需要读哪些书?你怎么看
《厚黑学》绝对经典,《做人与做事宝典》方面很全,《沉思录》、《少有人走的路》、《老狐狸经》、《人性的弱点》、《舍得》等书籍都很推荐。人只有把事情弄明白,站的起点才能更高,这个目的很好,而且选择让阅读做老师很好。
所以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你应该做一个有人问底蕴的人。要有一个扎实的学习和阅读的过程,踏踏实实地从喜欢的书读起来,中外名著戏剧电影都可以阅读。 如果觉得四书五经很闷,可以读胡适鲁迅,他们还就读张爱玲,林语堂。
你可以读电影学,戏剧学,反正要有很庞大的一个阅读才有一个真正的高度,勿耽搁了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