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话的繁体字
繁体字是情话。
释义:
情话 [qíng huà]
1、知心话。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宋 陆游 《戏咏闲适》:“惟恨暮年交旧少,满怀情话向谁倾?”《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家里更有这等乐亲戚情话的一位舅太太,讲耕织农桑的一对亲家,时常破闷帮忙,好不畅快。”
2、男女间所说表示爱情的话。
《孽海花》第二七回:“ 寳妃 忙出去招呼小太监来撤了筵席。彼此又絮絮情话了一会。”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虽亦有耳鬓厮磨哝哝情话、亦即亦离的恋爱,安慰我的心灵。” 巴金 《灭亡》第八章:“因为在她家里不便拥抱接吻,不便说情话,我们便指定了一个约会的地方。”
爱意随风起的繁体
繁體:愛意隨風起。
“爱”,普通话读音为ài。“爱”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行皃。从夊㤅声。乌代切”。“爱”的基本含义为亲爱,喜爱;引申含义为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在日常使用中,“爱”常做名词,表示惠,仁爱,如爱惠。
为什么很多大陆人都对繁体汉字有感情
文字由繁入简是文化的进步。文字的最大功能不是美感,而是表达信息,所以尽可能最简方式让人理解信息内容是其根本。所以山,曰,月,木等也是尽可能用最简画形表达信息内容,繁体字想用一个字表达的信息越复杂就只能在笔画上增加数量。记住美感不是一个字存活的根本!
其实有些繁体字简化得无道理,如後字,现在简为后。其实这是两个字。后字原本就有,是名词,後是方位词,给人造成思维混乱。当然还有很多。所以,在学校的课本上,所选的古文都还用繁体字。
许多简体字已经不能体现出来‘根’这种东西了。汉字不只是工具那么简单,还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简体字有利有弊,但繁体字更不可废。比如,于——於,就沒有必要簡化,不能因為簡化而簡化,有些簡化字確實已經脫離了漢字的必要‘根’要素,比如,汉——漢这个字,真的有必要简化吗。这种简化是不是对文化的不负责任。
一种优秀的东西,丢掉容易,捡起来却难。
有人说简体字有利于文化普及,有利于普及知识。
可我却看到港台日都在用繁体字,也没见得文化不普及。
文化的普及关键在人的因素,不在字,将责任推卸给历史,推卸给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字,是最没有出息的。
当代人要有当代人的责任,去粗取精,继承发扬,兼容并蓄是我们的责任,不能因为简化而简化,有些字确实该简化,可有些字不该简化却因简化而简化了,这是本末倒置。
看到说汉字简化是历史的进步的人,我只想说,如果哪天汉字简化成罗马字母那岂不是更好?我们当前的汉字简化。不止有书写笔画简化,还有字意合并化(两个不相关的汉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我不可否认的是汉字有些是简化很好,但也只是利于书写罢了,对于进步一说,从来都持有怀疑的态度!而且汉字简化是极大破坏了汉字的系统性、表意性。比如叶子的“叶”,繁体是“葉”。树的所有相关的字都是有“木”字的,这个“叶”却没有,岂不是很笑话。例如还有“恥”却简化为“耻”,有写意变成表音,而且笔画并没有简化多少,这样隔壁简化呢。
私认为,适当恢复一些没必要的简化字之后,繁体字可用于官方文件正式场合使用,简体字主要用于书写。繁体字做印刷体,简体字做手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