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同意别人的观点,该怎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首先,这个问题说明你真的很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害怕因为不同意别人而损伤别人的面子,甚至冒犯对方,所以先学会维护感情,再表达不同的观点。

1.首先,接纳对方,学会包容!

从别人的角度去认可他的观点。在实际生涯中,因为人生阅历的不同,察看问题视角的差别,经常就会造成对问题在理解上的差异,因此使得反驳不可防止。然而反驳他人的意见实际上也就是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否认,这会让对方十分不快甚至难以接受。学会去接纳对方的观点,从多角度思考,别人和你的观点不同并不代表他的观点不对,去体会他人想法,包容别的观点才是聪明人之举!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 - 句子网



2.其次,转折过渡,引入自己的观点!

很多主持人善于这种做法,例如上一位嘉宾发言结束后,你需要用一个过渡语引出下一位嘉宾,让人感觉很柔和。其实,中国人很重视情感,在你充分尊重别人,别人同意的情况下,你再表达你的不同观点,可以减少双方情感上的冲突,委婉道来更能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3.最后,观点表达,需注意表达技巧!

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方法机动,语言平和;先确定,再否定实际上,避免模棱两可;不以势压人,知错便改,对方错了那就谦虚一点,给别人留点面子! 尊重是相互的,首先学会尊重对方,再学会自己表达技巧,注意情感交流,不仅不会得罪对方,反而对方会接受你的意见!

在工作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谁都碰到过,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要和对方去慢慢讲对方观点中的不对在哪都是些什么样不对,千万不要和对方硬辩驳,那样可能事与愿为,使事情更复杂了,那样双方关系就更将了 ,不利于两人以后相处了。

当我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时,首先我会保持沉默,先听别人说完,当别人讲完后可以先肯定一下别人的观点,然后说我这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大家也可以听听。这样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因为之前已经对别人的观点表示了一些肯定,再把自己的说出来就不会闹得不愉快。

谢邀。如果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先别急着否定他(她)。而是,想办法找出别人观点中不足的地方,或者错误的进行分析,然后一一加以批驳。最后使他(她)的观点站不住脚,再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别人接受。

首先要尊重别的的回答,不要急于驳斥,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举例说明,可以引经据典,不要直接了当的针锋相对,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毕竟不是辩论,是要统一观点,形成共识。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

感谢邀请。

如果理解得不错,本题目讨论的,不是“运动变化”是否绝对的问题,而是讨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属不属于悖论的问题。

有必要事先明确,悖论和真理,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悖论是逻辑问题;逻辑,只负责真假,不管对错——就是说,逻辑,只按照既定的逻辑规则,衡量一个判断或一个推理的外部形式上的真假,而不追究这个判断或推理的内容是对还是错。

那么,尽管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绝对,这是真理,但仅就“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来说,是属于逻辑悖论范畴的。

所谓悖论,全世界有极其一致的共识——这就是“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由肯定其假,就推出其真的一类命题”。

就是说,这是一类特殊的自相矛盾的命题。

这类命题,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个命题A,A蕴涵‘非A’,‘非A’蕴涵A;即A与‘非A’等值”。

本话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这句话,是符合上述公式的。把“变”代换为“A”,即可得到——

“唯一‘非A’就是A“。

你看,这不就是悖论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不变”是一个词组,其含义不完全与后面的 “变”是反相关否定关系。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妨再带换一下,亦可得到——

“唯一‘不变化的事实’就是‘变化的事实’”。

是不是悖论呢,显然是。

前面说到,逻辑只负责形式真假,不管内容对错;而且,是由人们总结出来的逻辑规则来衡量的。这也就产生出两个问题——

第一,悖论一定和人们的语言表达有关。例如“唯一‘不变化的事实’”,这个概念有没有等价的概念呢?有,实际上,它与“毫无例外的所有事实”是等价的。就是说,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悖论可以变为非悖论;反之亦然。

第二,悖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或者说逻辑现象,因而早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有了持续的研究。

举例来说,有一个悖论,与本题目所说很近似——

“所有事情都有例外”。

这个说法,从表达的内容来说,正确无疑。但是,这句话本身,包不包含在“所有事情”之内呢?在逻辑上,明显属于“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这样的命题。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说谎者”悖论。

转换成现代语言,其内容是——“这句话是谎话。”

即,如果它真,即“这句话是谎话”真——它是谎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假的;如果它假,即“这句话是谎话”——它就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又成了假话。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所以被称为悖论,英语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叫“paradox”。

古希腊-罗马时期,还有过其他悖论。中世纪,也要有人提出了几个可以属于悖论的命题。

现代,罗素说的“我只为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也算一个悖论。

1926年,英国数学家拉姆齐把有史以来的著名悖论,划分为逻辑悖论(语法悖论)和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两大类。

按照他的划分,悖论问题只是逻辑问题和语义问题了。像流传很广的“费米悖论”,已经不属于悖论问题。

比较重要的悖论,属于逻辑悖论(语法悖论)的有——

1,布拉里福蒂悖论,即“最大的序数”或“包括一切序数的良序集”悖论。

2,康托尔悖论,即“最大基数”或“一切集合的集合”悖论。

3,罗素悖论,即“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悖论——如把集合S定义为: S由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组成,即任一集合A, A属于S当且仅当A不属于S。如果S属于S,则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据S的定义,S属于S。“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这是自相矛盾的。

其中最难解的,是罗素悖论。

属于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的有——

1,说谎者悖论。

2,理查德悖论,即“一切可以用有穷个字定义的实数”。

第二类,拉姆齐还列举了一些,这两个最著名。

本题目说的,应该属于第二类了。

古代,研究悖论的基本都是哲学家。后来,从里面分出了一些逻辑学家。再后来,加入研究的是数学家,如莱布尼兹、罗素等。然后,又有语言学家和语义学家加入。

现在,主要在研究的,是类型论学者和集合论学者。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这是一个真理 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