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要懂:不要在微信朋友圈炫耀或者叫苦抱怨”你怎么看

回答:同意此观点。

因性格,爱好不同,生活环境有异,认为不要在朋友圈炫耀或叫苦抱怨。

一,我有个一起工作多年的同学,1985年调入北京文化部门工作,几年后开始写文章发朋友圈。起初,阅读量很大,文章内容有些是大家熟悉的人和事。渐渐的同学们不感兴趣他的文章,觉得他在显摆,文章鲜有点击。

客观说老同学没有炫耀的本意,却起到了炫耀的作用。因见识,收入等差距,不在一个层次,所以,许多人觉得他行为不过是炫耀而已。同学群是发起他,他是群主,更让人感觉这小子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

二,叫苦抱怨更是脑残,微信圈像是一片森林,啥鸟都有,别以为你叫叫会捞上点好处。真正好的朋友,愿意帮你的朋友会和你私聊,而不是支持你到朋友圈发泄。因为没用,反而,会让人讥讽,瞧不起。若发一些搞笑,逗人乐乐的东西,对别人有用的心灵鸡汤,兴许会有人翻翻。叫苦抱怨是不是想让人同情捐助?早把你拉黑了。

世界敬重强势,人生尊重努力。

所谓为自己活一把,就是活得昂扬,自律,自信,有人格。

这个是对的。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一觉醒来周围都是需要自己的人,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有时候憋不住了想要吼两嗓子,有时候非常想对别人倾诉,但,朋友圈这个载体首先非常不适合直接表达心情。为什么?因为,首先朋友圈有大部分都是你熟悉的人,还有一部分亲朋好友,如果你悲观难过的时候,情绪渲染会让你的朋友和亲人担心。

年轻人不必抱怨生活的句子说说 - 句子网

那为什么也不能炫富呢?因为你要知道,还有一些不如你的人,你日子过好了,没有义务帮助别人,但保持不炫耀也是一种善良。如果别人正处于水深火热,看到你每日阳光灿烂,会觉得有点扎心。再说,过日子未必需要时时显示给别人看。

朋友圈里大概分为三个群体,亲人圈,好友圈,相对陌生人圈。你不知道大家共同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朋友圈现在已经变成公开的一个平台,那么你的内容就分为适合和不适合的。再说,就是发了又能怎样呢?难过在自己身上,别人也不会替你分担。炫耀就更不应该,做人要低调,何况你的光鲜只和自己有关,所有人都能送上真心祝福吗?未必。

只有少量的真心的朋友会由衷的盼你好。大多数人还是各过各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有那么大心情天天关注别人呢?所以,朋友圈仍然是有秩序的,该发什么不该发什么,是有一定学问的,有一些人不加掩饰骂人被踢的,也有一些人没完没了发广告的,也会被屏蔽。我们永远不知道的事实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有哪些人悄悄的设置了不看我们。朋友圈和社交圈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有江湖规矩,爱自己所爱的,疼惜在乎自己的,至于说其他交给命运,自己和自己交朋友,让自己变得更好,我觉得胜过在朋友圈发泄心情。

心理学有个词语叫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

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年轻人不必抱怨生活的句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