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思想情绪对生活总是不乐观,整天愁眉苦脸的,怎么办

老人对生活不乐观,是对生活不如意,对老人关心不够,照顾不周,注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多一些陪伴,聊些老人开心的事,改变老人的传统观念,老人就会知足,满意,孝道感动老人。😄😄

我母亲今年78岁,父亲去世5年了,母亲也是不乐观,愁眉苦脸的。我总是讲她:你有病了,弟弟管,我和妹妹争着往家搬。没有钱,我和妹妹管你,你吃穿不愁,多有福气。我们每家都是一个孩,将来有可能还不如你。每逢这时,母亲就笑逐颜开,点头称是。像你这种情况,也多给老人讲点开心的,开导开导他,他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谢谢你的邀请!

这个问题我想就我接触周围的,身边的老年人谈谈我的认识,感想。

我们是个大单位,当然离退休人员也人数众多,单位对这些群体也很重视,离退办活动室,休闲广场就在我家楼下,每逢活动室举办娱乐活动就会看到一些年近九十,八十,七十的老领导老同志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前来参加,看到他她们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我会由衷的感到生活在新时代,新国家的老人多么幸福。

当我深入了解一些人的时候也有一些感慨,无奈,与茫然。

人的一生需要什么?除了物质的满足就是精神生活。安定,健康,衣食无忧,快乐。物质的我们暂且不说,说说老人闷闷不乐原因。一个人老了思维尚且清晰只是身体功能在无可奈何的减退,又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想做的事已力不从心,不能走,不能吃,眼花耳聋,一些吃喝拉撒睡的小事都需要帮助他她们该怎么想?这是闷闷不乐的原因之一。

二,缺少陪伴与关爱,人越老经历越多想的越多怀旧,容易伤感尤其是丧偶,子女程序化的照顾心灵深处无处安放当然也就闷闷不乐。

三,无爱好,无情趣,无交际,无所事事,空虚寂寞无聊也会闷闷不乐。

四,恐惧死亡,明白自己的年龄已是到计时,尤其看到同龄的亲友同事一个个死亡感慨人生短暂,不久自己也会消失闷闷不乐。也许还有另外。

我想要想让老人,自己的父母快乐,就是家庭社会合力为老年人营造一种环境,关爱,体贴,陪伴,照顾,兴趣,沟通。

老人是过来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工作处事阅历历程,他们阅人无数,饱经风霜,他们的冷漠,其实是一种沉稳,一路走来,吃亏过,成功过,失败过,满足过,空虚过,高兴过,哭泣过,因此,他们对生活,持的是一颗自然心。

而年轻人不同,没有社会阅历,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没有碰过钉子,所以不知道什么是碰钉子的感觉。

年轻人是初出茅庐,初生牛犊,不清楚生活和社会这只老虎🐯的厉害,所以不怕虎,获得丁点儿成功,便沾沾自喜,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吃了点亏,又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斗志被打磨得一蹶不振。

老人有老人的苦,这种苦只有老人自己知道,就像哑巴吃黄连,别人是不知道的,亲生儿女也不会得知。

苦头吃尽,所以对社会,对生活,就有了一颗平常心❤,自然心❤。不会轻易的表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现实中,知道并理解的人不会太多。

从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过来的父母现在已是老人了,他(她)们勤劳勇敢,喜欢怀旧,提倡节俭,把仁、义、礼、德看得比金子还重。社会已在他(她)们脸上烙下了苍海桑田,似鲁迅笔下的润土或祥林嫂,不同的是赶上了一个新时代。

现在做子女的享受着父母用小米加步枪打下的江山,沐浴着父母用铁锹挖出的甘泉,乘着父母用血汗钱换来的汽车,欣赏着父母饿着肚皮支持创造出来的科技……。

老的用青春改变了贫穷,然而,还没等他(她)们缓过神又被时代的进步淘态了,看着眼前的一切包括子女既熟悉又陌生,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看惯互连网,听惯了迷迷之音,吃惯了美味佳肴,习惯了灯红酒绿。子女的天下无奇不有,好东西无法与上一代分享,因为沟通。

我说不出话,所谓老人家的思想情绪对生活总是不乐观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老人太多,除心里真有问题者皆为社会通病。自然有法则,人人皆要老,下一代对上一代永远是这个问题,将来你的子女对你的内心依然茫然,又让你无话可说。唯有沟通理解和包容才是硬道理。

老人生活不方便的说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