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赤壁赋中的苏轼,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苏轼是一个善于运用奇妙的联想来阐释人生哲理的艺术大师。
他一生坎坷,仍保持豪迈超旷的心态;宦海沉浮,仍对社会怀抱一腔热情。
是矛盾的人生和对儒释道思想的融通以及对审美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他充溢着淡泊、通达、恒久的宇宙人生观意识,并成就了他遗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作品。
《前赤壁赋》作为“超绝古今”的绝唱,已经陶冶和影响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本篇将对赋中体现的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予以探讨,同时兼谈一些人生启示。
赤壁赋哲理
关于这个问题,《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赤壁赋哲理:
1. 顺应自然,遵循天道:赤壁赋中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表现了自然规律的力量。人类应该顺应自然,遵循天道,才能得到大自然的恩惠。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和周瑜两军的对峙,周瑜因为了解曹操的性格而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最终战胜了曹操。这启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特点和行为习惯,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取得胜利。
3. 团结合作,共创辉煌:赤壁赋中描绘了吴军和蜀军的联合,以及周瑜和诸葛亮的合作。这启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创造辉煌的成就。
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赤壁赋中描绘了周瑜谦虚谨慎的品质,以及曹操骄傲自大的态度。这启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骄傲自大,才能取得成功。
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赤壁赋中描绘了周瑜和诸葛亮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这启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赤壁赋有很多哲理内容。
1.赤壁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涉及人生意义、处世准则、历史沉淀等多个方面。
2.赤壁赋以写作三国时期江南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形描甚至意溢,展现出壮烈战场之上,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展示出人类战争中的种种凄惨与无奈。
同时,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人和天的关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深邃的哲学思考。
3.赤壁赋作为文化经典代表之一,引发了广泛的传统文化探讨,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赤壁赋》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古文最高峰之一,为后来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赤壁赋》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
首先,还是先吐槽苏东坡。苏东坡凭吊的古三国赤壁,应该是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但他去的是黄冈赤壁。
《赤壁赋》这篇作品,充分印证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的话,即使是苏东坡这样的文豪,也无法免俗。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苏东坡果然是玩乐的行家,政治斗争的废柴。
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里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那些“迁客骚人”看到不好的景色,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看到好的景色就“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不知道苏东坡游览赤壁后,读到《岳阳楼记》时,脸上是什么颜色。
不管怎么说,苏东坡这位文豪,肯定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被贬黄州,虽然表面上很豁达,但毕竟还是吐槽“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颗自制的宽心丸,就算不烫嘴,恐怕也有点噎得慌吧。
苏夫子大动“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之情,心里的疙瘩实在不小。
苏居士闻歌而愀然,嘴里说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心里想的却是破罐子破摔,与范仲淹所言“古仁人之心”大相径庭,他写出这篇《赤壁赋》,估计若是被范老夫子看到,就知道这人这辈子没什么大出息了。
苏学士的座右铭可能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这样的作风,不成为政治场上的牺牲品才怪。
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政治场上,顶数范仲淹这样的对手最难缠、最可怕。他就像《老人与海》里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而苏大文豪,则应该是他的政治对手最喜欢的软柿子了。虽然苏东坡也曾身居高位,,但一生不以“政治家”为人称道,都只以其为文学家,不是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