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婆住一起,我想分开住,是我错了吗
每个女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和权利。如果公婆有独立生活能力,尽量和公婆分开住,这样矛盾少;如果公婆年老体弱,无法独立在外生活,还是要考虑住在一起照顾老人为主。
没有能力买房子出去住的话,我建议你和公婆分家,你们住二楼,公婆小姑子住一楼,东西也分一下,吃也分开。矛盾就会少很多。但是,你没有权利让公婆搬出去。分家了,老公对公婆出钱出力不能阻止,因为那是他爸妈。虽然我婆婆对我更加不好,但是我是这样的。
你没有错,因为现在年轻人的作息习惯和年纪大的人不一样,她们老早就醒了,还要叫你们也快起床,这个就很烦人,还有,年纪大的人身上都有老人味,如果衣服不勤换勤洗,味道更浓饮食习惯也不一样,老人喜欢吃软一点的,就是苹果也不一样啊,年轻人喜欢脆一点甜一点,水份多一点的,年纪大的人因牙不好就要吃咬的动的,沙一点的。还有看电视啊很多很多的不一样。所以分开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你好好和他们说说,也和你老公说说,不是嫌弃他们,是确实有不适应的地方。
和公婆住一起,相互有个照顾,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如果矛盾很多,建议还是分开住的好。
- 首先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就不一样,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这就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团结。
热播剧《婆婆来了》,就充分的体现了观念的不一样,生活的习惯不一样所造成的婆媳关系矛盾冲突。城市女孩何琳是80后,婆婆来自于乡下,婆媳之间发生的针尖对麦芒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看点很多。剧情结尾也是正能量满满,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处理好婆媳关系,有很多借鉴。
- 尤其是家里还有小姑子,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姑嫂关系更不好处啊。
- 当老年人不认同年轻人的做法时,心里会很不舒服,有的老人嘴上不说但心里不认同,有的老人心直嘴快,马上就要说出来。媳妇听了心里自然不好受,最左右为难的是儿子。一边是父母,一边是自己的媳妇儿,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 在一起生活不方便的地方好多,公婆在跟前媳妇一定会很有拘束感,早晨起来如厕不便,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年轻人穿的少些,老人在家里各自都不方便。
年轻夫妇在一起,感情笃深,卿卿我我,老人进进出出看不惯年轻人的样子,双方常常会遇尴尬。
- 从老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老人其实也要自己的生活空间。他们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和婆婆就是分开住,我们相隔五排楼的距离,有事情的话,相互距离很近,都有个照看。我上班就把孩子送到婆婆家,周六周日,我改善了伙食,包饺子,炖肉就拿过去,老人很高兴。
因此,和公婆住的可以近些,分开住都好。
看了问题的描述我认为:分不分开住不应成为问题,问题是题主並未融入婆家中、把自已是家庭一员的位置摆正,而是太突出自我个性,自已孤立自己。
就描述而言,题主是一个不错的家庭,成员只有公婆,儿媳,还有个读书妹妹,老公在外奔事业挣钱,有两处房子,家里人不多,在一起生活相互照应更好、为啥要分住(分家另过)呢?
纵观以前和现在,分家无非有三种情况:
一、兄弟多,成人后在一起耽误了个人创家立业。
这种情况过去常有,兄弟多成婚后有自我生存能力,在一起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于是就一起努力创造条件分家自立门户。
二、儿女大了,在外有了事业或进城工作,外头已有房屋小家。
这种情况现在多见,由于两地原因,在一起生活不可能,也不再方便,自然而然也就分家另过了,但分了家只是多的时间另过,其实还是一家人。
三、就是家庭不和,搞不到一起。
这在古今都有,不在家庭成员多少,有父子不和,有婆媳不和,有姑嫂不和妯娌不和……家家一本难念的经。题主所要和公婆分开住就是这种情况。
现在我不妨对题主的情况试作些具体分析:
在一起过生活上省事,发生啥事有照应商量。
既然在一起生活,就每个人都关联在一起的,家庭利益共同所致,每个人都会自觉维护;一曰三餐有现成饭吃,没必要费事费时都亲自动手。曰后有了孩子也多个人带。谁都不敢保证有个啥事发生,有事家里蚀一起商量应对。
反之一个人生活,老公又在外,家里没个说话人,啥事都得亲手做,要是自已也长时不在家,房子还要人照看吧?
从题主要分开住的描述不难看出原因:
1、题主儿媳自已在家里的位置没摆正。
在家庭中公婆面前儿媳是晚辈,晚辈对长辈要敬重,你敬重顺从她才会爱护你。
从这点来说就是要分开住也是长辈先提出,或晚辈自已离开,怎么俨然你是主人,要公婆丈夫妹妹离开呢?所以你授人口实,婆婆说“你赶她走”。
2、结婚快一年,你始终还没置身融入丈夫家庭中。
既然和丈夫结婚,在没有两个人的小家前,丈夫父母的家也就是你的家,你是家庭中新的一员,你要融入其中,彼此接纳对方方能立稳脚。
丈夫的妹妹亦即你妹妹,上学疫期听课要用电脑,这也只是暂时困难,你应支持提供方便,同性别自已家嫂妹,没必要把电脑从你卧室搬出去,这样就是把自已和丈夫小妹妹当一家自已人看,必然会遭家人看法见外不满。
说到底还是你心里看不起丈夫家人,自已不愿“鹤立鸡群”,如果自已不相应调整改变自已,最终说不定也会嫌弃丈夫,走向离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