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传下来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你都知道有哪些呢
古往至今的爱情故事,总会给人留下诸多美好的回忆,不论是感人唯美的,或是凄美的,总让人感动、也可能是伤感。
崔护是唐朝博陵人,有一年清明独自来到长安南郊游玩,喝酒后口渴在一户花木繁盛的院子外面敲了半天门,一女子暄问后,把他请进院中,喝水。
女子美丽动人,让崔护恋恋不舍。第二年清明,他直接来到女子住处,门却紧闭上锁。在门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再到此处,听见房内哭泣,敲门出来一老人说:“你杀死了我女儿。,我女儿尚未婚配,看到门上题字,经常失魂落魄,绝食而死。”
崔护被感动的大哭,见了尸体:“崔护来了,崔护来了”,过了一会,女子恢复了活力,与崔护喜结良缘。
汉武帝时,张敞时任京兆尹,亲自为妻子画眉,在长安广为流传,被称为张京兆美眉。
但是,也有凄美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在太守家迎亲之时,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问讯“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烟花易冷》是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一首歌。该曲歌词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故事的背景是北魏时期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中描述的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洛阳城中一名皇家将领因缘邂逅女子后,俩人一见钟情并且私定终身,此时将领却被朝廷征调至边境征战,在连年的兵荒马乱中,帝都洛阳已沦为废墟,残破不堪,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待将领历经风霜归来寻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蓝古寺,她却早已过世。人们告诉将军,这里一直有一个女子在等他。周杰伦以这个背景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烟花易冷》这首歌曲。不过这些也只是在网上流传的说法,并没有证实。我后来也曾求证过,《洛阳迦南记》中的确没有此故事,但是即便是后人杜撰的它也依然打动了我,况且佛寺、动乱的时代这些都是南北朝时期的标志,我也相信那时一定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只是如今的我们无缘得知罢了。
你好,我是欣之术,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流传下来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耳熟能详的有以下四个。
1、《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
2、《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
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据传,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3《牛郎织女》
在很久以前,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一天,老牛让牛郎去树林边,牛郎纳闷,但还是去了,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然后他结为夫妻。这个女子就是织女。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如今的七夕节,也是因此故事而来。
4、《白蛇传》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
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以上四个故事也被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都是传承中的经典。有的被改编为歌曲,有的被写进古诗词,更有多种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如果喜欢,可以找来听听、看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小时候,爷爷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良家妇女,结婚不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她本来也想着和丈夫一同去,可腹中有了丈夫的骨肉,再说婆母孤身一人也无人照管,她只好咬牙活了下去。
十月临盆,她生了一个儿子。从今以后,她和婆母一起抚养儿子长大。
十八年以后,儿子长大了,婆母却去世了。她撑着家,终于为儿子说上了媳妇。
儿子到了婚龄,她张罗着给儿子结婚了。
儿子结婚了,可谓苦尽甘来。
哪知,上天对她太不公平,儿子在一次工作中出了意外,身亡了!
她的眼泪哭干了。儿子留下一个男孩子,媳妇没多久就另嫁他人了。
她执意留下了孙子,又含辛茹苦的把孙子养大成人。
这个良家妇女,一辈子都在付出。她为了丈夫,一辈子也没再嫁,独自养大了儿子和孙子。她没有说过爱字,可她的行动证明了她对丈夫的爱。
也许我的故事不如梁祝、牛郎织女感人,可它是真实的,她是普通人,却为爱付出了一生的辛苦,所以让人唏嘘。
让你最感动的古代爱情故事是哪一段?为什么
我国古代确实有非常多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像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天仙配》、《红楼梦》等等,这些都是民间的传说或文人杜撰出来的小说,并非真实的故事。我想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是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而对于这些故事里相爱而不能相守的人才会久久不能释怀。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也向往美好的爱情,民间所流传的动人爱情故事大多都是以悲剧收场,而且都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这些故事带给我的是遗憾多过于感动。说到令我感动的爱情故事,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关于一开始司马相如接近卓文君的目的众说纷纭。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乃西汉初期有名的首富,有人说司马相如接近卓文君是为了财,他串通他的好友王吉王县令上演了“琴挑文君”的戏码。也有人说而立之年的司马相如遇到豆蔻年华的卓文君,贪徒的只是她的年轻貌美。也有人说他们是一见钟情,无论学识、志趣都相得益彰。有人觉得司马相如贪恋卓文君的财富美色,是一介卑鄙小人,也有人认为凭借司马相如过人的才华完全有能力娶一个比卓文君更美丽的闺阁之女。总之,一位风流倜傥而穷困潦倒的才子遇上一位待字闺中而貌美多财的寡妇,各种各样的声音接踵而来。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最终是不是要承认即便卓文君没为司马相如生下一儿半女,即便司马相如曾经移情别恋,有过纳妾的念头,但他们最终没有背弃最后的坚守?应了卓文君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下面,我简单的叙述这段爱情。
芳心暗许,夜奔相如
作为应邀宾客的司马相如参加了卓王孙府上开设的酒宴,席间,演奏了曲目两三首,琴声悠扬,动人心弦。一曲《凤求凰》更是听得躲在帘子后的卓文君春心荡漾,芳心暗许。宴罢,司马相如买通了卓文君的侍女代他传递爱慕之情,当晚,卓文君便做出了夜奔相如的举动,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可见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愿托付终身。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
卓文君的父亲自然是极力反对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再加上文君夜奔相如,这可是败坏门风的丑事,所以一分钱也不肯给他们,迫于生计,文君只能当掉首饰,卖掉车马,回临邛开了一家酒店。于是,便有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后来,经过旁人的劝解,卓王孙还是接纳了司马相如,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步步高升,意欲纳妾
司马相如写了《子虚斌》、《上林斌》得到汉武帝的赏析,被汉武帝招到长安去当官。此时的司马相如也算功成名就,对卓文君的激情也变成了亲情,再加上卓文君一直没诞下子嗣,锻衣玉食之余的他便有了纳妾的念头。他写了一封信给卓文君,信的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少了亿,聪慧的卓文君立马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
别无异议,提笔诀别
对于司马相如的意欲,卓文君并没有异议,她提笔写下了流传百世的《白头吟》。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其实,在古代,纳妾可算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何况是为官的司马相如?可是对于能做出夜奔相如这样的举动的卓文君她的思想自然与一般女子是不同的,她想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相如忏悔,浪子回头
卓文君除了写下《白头吟》,还附加了一首诀别诗。
《诀别诗》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语!
朱玄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看了之后,回顾了卓文君为了跟他在一起,打破习俗,抛弃荣华富贵,甘愿与他过清贫的日子。想到这,司马相如于心不忍,便断了纳妾的念头。
安居园田,白头偕老
司马相如最后总算没辜负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辞官后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购买田宅,过起了农耕,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直到司马相如因病去世。司马相如去世后第二年文君因思念成疾,也随他而去。
结语
对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世人褒贬不一,在我看来,在那个年代,司马相如有千百个可以纳妾的理由,可卓文君却没有一个可以拒绝的理由。但司马相如还是念及夫妻情份,从一而终。出轨欲纳妾只是他们爱情中的一个小插曲。
我喜欢这段爱情故事,它让我由衷感动,我庆幸故事还是故事,没演变成事故,所以才会成就一段爱情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