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悲伤的古诗是哪一句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英雄理想的破灭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词句出自+++的《蝶恋花・向板仓》
+++一九三零年寒冬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写作背景:
1930年11月14日,+++的妻子杨开慧被敌人枪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牺牲时年仅29岁。而此时,+++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工农红军组织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围剿,张网以待,准备痛歼顽敌。怀念亡妻的悲愤心情与对敌人的痛恨蔑视心理紧密交织在一起,+++于12月下旬创作了这首《蝶恋花・向板仓》。
注释:
一、词牌名《向板仓》的板仓是指杨开慧的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冲(现在改叫开慧乡)。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就是诞生于此地的杨家老屋。
二、词中首句“霞光”以诗词比兴手法暗藏杨开慧的号。杨开慧,号霞,字云锦。
三、词中“奈何此身百莫赎”一句与+++致杨开慧堂哥杨开益的信中“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内容相符,可互为印证。
赏析:
+++一生保存下来的数十首诗词作品,以豪放为主不废婉约,而这首《蝶恋花・向板仓》却是婉约之中不失豪放,可谓是其为数不多的婉约词中的上品佳作,做到了词牌、内容、情感的完美结合。
+++一生为革命之成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是贡献了毕生精力,光是在战争年代牺牲的亲人就有六位之多,包括他的妹妹、兄弟、侄子、妻子、甚至还有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儿子毛岸英,正是有了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畏艰险,不拍牺牲,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一生的光辉写照。🙏🙏🙏
感谢悟空邀请:回答认为最悲伤古诗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 未语泪先流
悲剧,从有人类至今都是升华艺术的原动力,由于悲剧而脍炙人口古风诗词数不胜数。至于哪一首最悲伤,没有标准的答案,完全要看个人心境以及契合度。
无定河
1,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
个人认为,最悲伤的诗句是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二:
- 誓扫匈奴不顾身,
- 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谷,
- 犹是春闺梦里人。
春闺盼
笔者为什么将它列为最悲伤诗句而不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然,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或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亦或"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等等?
2,
《陇西行》伤情力度、格局、画面感及艺术感染力都是巅峰之作
这是因为,很多愁肠百结诗句,都是以个体生命或自我情感为载体,尽抒凄苦、苍凉,还原人世间悲欢离合。所以无论个中意境怎样悲凉。在诗的大环境下,格局都未免有点小。而这首《陇西行》。是站在整个历史背景下,描写大多数人命运和幽冥两隔的凄惨殇凉,读之让人痛不欲生。
更精妙的是,全文没有用死、离、别、苦、伤、悲、恨等一个情绪性词汇刻意堆砌语境,升华艺术感染力,痛彻心扉的无奈却扑面而来。而且,虚实间的画面感极强。一边是已化为白骨的情郎,一边是红烛下坐等夫君归来的望眼欲穿,现实与梦境间生死永隔。
将军百战死
全诗反映了唐武宗年间,各地藩镇割据叛乱,战乱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生死朝夕的大背景大环境,以一个宏观、忧国忧民的角度杀青出撕心裂肺的作品。诗中的陇西,指今日甘肃、宁夏,陕西交界处。无定河,是陕西榆林最大的河流,黄河一级支流。中古时期各王朝,经常再此与外族激战。
金戈铁马血未凉
-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叙述手法,文字工秒,诗境凄楚,读之让人潸然泪下。前两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还原的是一个慷慨悲壮的战争场面,叙说了唐军士兵为保家国,尸横沃野的壮烈。后两句笔锋一转"可怜无定河边谷,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接渲染战争的残酷与惨烈,更没有笔触边关将士亲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巧妙的吧"河边骨"与"春闺梦"做了强烈对比,让全诗产生了无以伦比的悲剧力量。
古来征战几人回
犹是春闺梦里人
明代杨慎称其:饮泣啼血,遥设虚祭,一变而秒,夺胎换骨
明王世贞赞其:与筋骨毕露中寒气回环,工秒无双
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多少种赞许,足见此诗,在中国悲剧性诗词中的地位。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千秋留名之作,如陆游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杜荀鹤的"近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文天祥的"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亡"等等,读之也让人痛不欲生。
论鉴@今日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