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在《水浒传》里,经王婆的一番思想工作,潘金莲和西门庆不再忌惮武松,反而放心大胆的去谋害武大郎。其中王婆那句“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更是助长了潘金莲的作恶之心。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句子网



    武大郎被打伤后,出于好心劝潘金莲赶紧与西门庆断绝关系,免得脾气火爆的武松回来了他拦不住。谁知武大郎耿直的话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潘金莲向西门庆与王婆转告了武大郎的意思,三人一商量决定除掉武大郎。此时的王婆还天真的要划分他们责任的大小,用她的话来说,三人已经是同在一条船上,西门庆是掌舵的,而她只是乘船的。

    其实整个事件,起主导作用的正是王婆这个乘船的,如果王婆那时劝西门庆与潘金莲断绝关系,结果或许对大家都好,但王婆是怕事情不够大一样,继续怂恿两名男女继续好下去。正当潘金莲与西门庆犹豫不决时,是王婆提出用砒霜谋害武大郎,是王婆一句“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让西门庆与潘金莲下定决心坏事做到底。

    “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意思是叔叔和嫂嫂之间有些事不可互相干涉,女子初次嫁人由父母决定,但再嫁时自己完全可以做主。王婆说这番话,意思是除掉武大郎,日后潘金莲要嫁给西门庆,完全不用担心武松干涉。就这样,原本不知所措的西门庆与潘金莲被王婆一步步推向罪恶。可恨的王婆就是这样为老不尊,知错不改,眼前利益的驱使加上看热闹的心理,始终扮演着一个害人害己的大恶人角色。

    王婆说:“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短话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一章,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包含了两句俗语。我们还是先了解故事梗概和话语背景后再做分析——

    01
    王婆说这一段话的背景

    话说那潘金莲小姐姐和西门庆二人奸情败露,激怒了武大郎,在郓哥的帮助下,前去捉奸。

    西门庆和潘金莲正在享受鱼水之欢,听见“大郎来了”乱作一团,潘金莲衣衫不整奋力堵住大门,西门庆先是躲到床底下,经潘金莲激将后他打开房门,一脚踢中武大郎心窝。

    武大被打后卧床不起,潘金莲不顾他死活,还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继续与情夫西门庆醉生梦死,武大郎气不过,要挟潘金莲,让她马上离开西门庆,否则他弟弟武松回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西门庆和潘金莲一听慌了神,向王婆问计。王婆说若你们想要永为夫妻,只须用砒霜混进药中把武大郎毒死,在潘金莲“守孝”半年里暗地来往,待守孝期满后西门庆直接娶她过去,岂不甚好?!

    西门庆和潘金莲听了大喜,连夜毒害了武大郎。

    02
    《水浒传》中王婆说这一段话的原文

    王婆道:“如今这捣子(武大郎)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武松)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
    西门庆道:“干娘,此计神妙。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

    03
    《水浒传》中王婆说这话的真实意思

    王婆说的“自古道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包含了两句俗语:

    • 嫂叔不通问

    “嫂叔不通问”出自《曲礼》,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通问,谓相称谢也。”称谢是致意、问候之意。通俗地说就是指小叔子和嫂子之间没有事,不相致意、问候,不作过多交流,免生事端。

    • 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旧社会婚姻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指女子首次出嫁由父母作主,以后如再嫁就由自己作主。

    王婆引用这两句俗语就想说明一个意思——

    只要把武大郎妥善“解决”了,“斩草除根,萌芽不发”,后面的事情都好办,没有武松什么事,他想管也管不了!你俩(西门庆、潘金莲)只管明媒正娶快活享受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武松回来以后,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让淫媒王婆、奸夫西门庆、+++++三人都命丧黄泉,呜呼哀哉。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麓风轩】

    《水浒传》中王婆说的这番话,大概意思就是,嫂子和小叔之间要顾及++礼仪,不能交往密切,小叔无权对嫂子的言行指手画脚。作为女子,初次嫁人要遵从父母之命,再次改嫁则由自己作主。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事。其时程朱理学兴盛,对人们道德++约束甚严,尤以女子为甚。《水浒传》成书于明代中期,其道德规范与宋一脉相承,合称“宋明理学"。在此大背景下,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思想观念无疑会打上深刻的烙印。

    “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以我浅显的见解,王婆说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在古代,不论嫂子干什么事情,任凭她胡作非为,小叔子都是无权过问的。

    我这种解释不知对否,是否合理。

    《礼记.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古代大家族混居,哥哥娶回嫂子,如果弟弟年龄跟嫂子相仿的话,时间一长,难免就会生出盗嫂的乱伦之事来,所以流传下一句话,好吃不过饺子,好看不过嫂子。为了防止小叔子和嫂嫂搞在一起,古人就制定了嫂叔不通问,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则出来。意思是说,小叔子和嫂嫂不直接对话,更不直接传递东西。以免因为语言和肢体的频繁接触而擦枪走火,这叫防患于未然。

    武松和潘金莲就是因为住在一个楼里,武松经常在武大郎不在的时间段回家跟潘金莲拉家常谈人生,还给潘金莲买衣裳,潘金莲还给武松包饺子,频繁的接触导致两人恋奸情热,但是武松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没有把嫂子推倒。潘金莲欲火焚身,勾引了西门庆。

    三人弄死武大郎之后,潘金莲要嫁给西门庆,但怕武松回来找麻烦,就跟王婆商量对策。王婆是个行家,说了两个道理。第一,嫂叔不通问。武松作为小叔子,是不能干涉嫂子的终身大事的,就连直接对话的资格都没有。想跟嫂子说几句话,还得找中间人传话。第二,嫂子此时已经是自由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如果潘金莲跟潘金莲有儿子,那么她就有守寡养子的义务,当然了养不起可以携子改嫁。如果没有儿子,那么想跟谁就跟谁,别人管不着。

    三句话意思就是,潘金莲想嫁给谁,跟武松这个小叔子没有毛线关系。他管不着。理论上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他们没想到武松是混流氓耍光棍出身,根本不讲道理,他讲的是拳头出真理。看谁不顺眼,有一双精拳头相送。

    碰到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也只能怪小潘小希老王命苦了。

    《水浒传》中 王婆说“嫂叔不通问 初嫁从亲 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