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怎么过春节
要说这皇帝过年啊,其实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哦,。
比如在咱大清,对于皇帝,春节主要可能是一些外事交流啥的。这里面,皇帝过年也会和咱老百姓一样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啥的,只是比咱牛叉一点啥的,更加装逼一些。像是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现在来讲就是环保。像目前摆放在沈阳故宫的一副皇家对联,就是光绪年间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皇帝过年也休,放一个礼拜休5天。
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放假是挺早的,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而大臣们会早早就备好“表”呈献给皇帝,就是给皇帝吹捧吹捧。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们,也在这时向皇帝所在的方向遥拜,到底拜没拜谁也不知道。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在这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有钱人就是不一样。往往这个时候,身份最为低微的人获得的赏赐最多。
皇帝过年时的饮食,往往比平时更加奢侈。为了遏止皇家饮食方面的巨大的资源浪费,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将这些美食赏赐给臣子。不仅在过年,就是平时,皇帝也经常使用。
总之啊相比于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宫虽然吃的很丰盛,但却少有年味,充满繁文缛节,很是教条味以及官场气息,至少皇帝不会亲自放爆竹吧,贴个窗花啥的。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首先纠正题目中的一个不妥之处,中国古代新年叫元旦,并不叫春节,称农历新年为春节是民国以后的事情了。所以说,历史上皇帝过的并不是春节,而是元旦,虽然它们是同一天。历史上皇帝很多,无法一一介绍,还是以清代为例吧。
紫禁城出版社除了一本书叫《宫女谈往录》,其中讲了一段清宫过年的事情。据侍候慈禧太后的宫女荣儿回忆,大年初一晚膳最为重要,排场也最大。晚膳由四位老太监站堂,称为四大金刚,这四位老太监都是先朝有功的,有道光帝的书童、咸丰帝的身边人,平日不当差。殿外500太监传膳,一律穿着新长袍,粉底靴子,新剃的头,透着一股精神劲——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宴席叫四大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天太后欢宴瑶池。
殿内摆着三张桌子,天地各一桌,当中一桌是慈禧太后的,由皇帝和皇后侍膳。慈禧先带着皇帝皇后向天地行礼,然后端坐在自己桌前。皇帝皇后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皇帝执壶,皇后把盏,双双给太后祝福。
晚膳以后,,皇帝、皇后和各位小主给慈禧拜年,慈禧趁机敲打光绪皇帝要和皇后搞好关系。原来宫里有个规矩,腊月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这三天,皇后有个特权,必须与皇帝同床共枕,过了这三天,皇帝才能招幸其他妃子。而光绪和皇后面和心不和,互不迁就。慈禧当然知道这些事,于是便问光绪:“皇上从养心殿来,经过螽斯门吗?”
原来紫禁城里有个螽斯门,螽斯就是北方所说的蝈蝈,每个雌蝈蝈都给雄蝈蝈生下99个孩子,所以螽斯有多子之意。清宫中保留了螽斯门,也是寓后代繁盛之意。慈禧借螽斯的典故点明光绪和皇后,希望他两夫妻和睦——这时的慈禧和民间盼望孙子的老太太没有什么两样了,从这点看,慈禧并非冷酷无情之人。
皇帝、皇后和小主退出后,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都松了一口气,于是他们便在宫里玩抢红,打牌,其乐融融,慈禧也非常开心,与平日的严肃迥然不同。
这便是晚清时期清宫里太后、皇帝的新年。
正常的皇帝过年无非就是祭祖++,吃喝玩乐吧,今天说个不一样的苦逼皇帝过年!
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李适写过一首诗
《元日退朝观军帐归营》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余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大意就是大年初一文武百官都拜了年,他又去阅了兵,一整天都没消停!
唐德宗李适一生都勤勉朝政,是安史之乱后登基当的皇帝,接手的天下自然是一个烂摊子!他一直都努力想要削弱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军务上自然忙的不可开交,所以他在任的时候春节也是要上朝的!所以大臣们都纷纷抱怨!那么精彩的来啦~皇帝说那就按单双号来上班吧!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腊月二十八放年假!二十九上班,大年三十继续放假,初一接着上班……
这大概是过年过的最惨的一批大臣和皇帝了吧!当然了这也是那个特定的时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