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商调引子赏析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杜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词的谐音,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是写小姐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便怏怏而去,结束了游园。
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支游园曲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宁在花下死的句子
这句话的出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原句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意思是:宁愿死在牡丹花下,就是做鬼也是风流的鬼。
故事描写了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后来逐渐演变成这句话。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说的。此话应为风流场上那些浪荡男人在女人面前说的话: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也有的说成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这两句中的“花”与“牡丹花”都是一个意思,即女人。这句话的全意即为:宁愿在女人面前累死,或者被人杀死,也认可了。有今夜有酒今夜醉的味道!后果顶多是死,不管那些了,就是做鬼也风流了,知足矣!后果来不及考虑了。
黛玉索隐牡丹亭的一句是
黛玉索隐牡丹亭的第一句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路过梨香院,恰好里面正在排练《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两句曲文传入林黛玉耳朵,她感到“感慨缠绵”。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由不得“点头自叹”。又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两句,黛玉“不觉心动神摇”。再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她已经“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反复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八个字的滋味。这时林黛玉又联想起唐人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以及刚刚读到的《西厢记》里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最后她“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牡丹亭句子迷
牡丹亭名句 经典赏析
1.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2.春鞭打,笛儿唦,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3.丹青妙处欲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
4.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5.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6.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7.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8.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9.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1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1.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12.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13.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14.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5.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16.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