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哪些词是“学习”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读”一般是“学习”的意思。例如:
1、“读其书。——《孟子》”这里的读是学习理解的意思。
2、“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这里的读意思是“学习理解”。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1、《劝学》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3、《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学习用古文怎么表达
最有名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在古文中的表达与现在是一样的。
不过古代学和习要分明些,学表示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或认知,习表示复习、练习。
现在我们指的学习更多的指的是学的部分,习的部分很多人并不重视,我们现今说的“实践出真知”,在古代就是包含在习字中。
我觉得这有点失去了学习的本意。
我是无氏木,期待您的【关注】
关于吃苦学习的文言文句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子苦寒来
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关于学习培训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学习培训的古诗有:
一、勤学
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二、书院
宋代: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三、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释义: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五、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释义: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