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哪些三观不正的电影
《玻璃之城》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虽然涉及道德++,但是要看整个剧情。男女主角当初分离时仍深爱对方,彼此是内心最深的印记。婚姻是绝大多数人年龄到了必定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对象未必是挚爱。这部片子在讲一段感情经历世事变化的故事,只单纯歌颂爱情,我觉得很好。
三观正不正如何?就拿第一个玻璃之城来说,确实够渣,备胎最终还是被抛弃,而他们偷情还走在一起。在颠覆人们的传统观念,大家也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会背叛自己,然后呢?人终究是自私的,他们自己得到了想要的彼此。你不得不承认所谓的只要你过的好就好都是放屁,我过的好才是真的好。
《飘》真的好看。我觉得斯嘉丽挺坚强的,除了他第一次婚姻是任性的以外。后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活下去。如果不抢妹妹的男友他们全家就要饿死,家族的土地也会被收走。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不仅是自己还有家人。
人人都喜欢眉兰,对于这个情敌她也是一边埋怨一边保护她。斯嘉丽身上有现代女性那种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性格。我真的很喜欢她。喜欢《飘》,喜欢斯嘉丽,在这里,处于不同的环境,人物也在不停地变化,为了生存下去,人真的能做出任何有利于自己的事而不在乎道德之类的。我最喜欢《飘》里斯嘉父女经常说的一句话: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每当我觉得熬不下去,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拼命的顶住了!
斯嘉丽最后也是震惊的质问艾希里“你从没爱过我为什么你不告诉我?”我一开始也很讨厌斯嘉丽这个角色她但是她也不是没有优点,相比于温柔的梅兰她更加坚强勇敢,要不是艾希里的优柔寡断斯嘉丽就不会抱着他喜欢过自己的想法一错再错!我一直在想,梅兰妮知不知道自己丈夫和斯嘉丽的事呢?感觉是知道的,梅是个天使,她看人永远能看到对方好的一面,她也是真正懂斯嘉丽的人。
很高兴回答问题
说到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个人觉得还真不少。
从电视剧的里我觉得2019年热播剧中《芝麻胡同》多少还有点三观不正的表现。这部剧主要讲了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沁芳居酱菜老板严振生从小被他爹过继给了舅舅,由于是战乱时期,严振生的哥哥给酱菜馆去进黄豆,路上被国民党士兵给打死了,这就产生了,严振生他爹要让他在取一门小的,给家里传承香火。
作为2019年的热播大剧,现在都是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而剧中编剧所设想的剧情完全是颠覆了现代人的三观。
剧中表现的封建糟粕很是严重,剧中严振生老婆竟然帮着丈夫找小,而且老爷子完全是大男子主义,可以训斥任何人,剧情中老婆帮丈夫找完小后,还上演了一幕爱恨情长,折腾的死去活来,最后还搞了个姐妹情深,剧中丫鬟胆大放肆,随意结婚恋爱,最让人觉得过分和三观不正的是,严振生的大老婆竟然还跟下人生了一个女儿,都2019年了,这种所谓的剧情真可谓是颠覆三观。存在着严重的三观不正。
细想了一下,“三观不正”的影视剧还是比较多的,为大家推荐几部:
《道士下山》
当初之所以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志玲姐姐去的。
当然,值回票价是肯定的。
范伟和林志玲“男女单打”,王宝强爬梯子听墙根……
好吧,这个“三观”还是比较正的。
最搞不懂的,是王宝强饰演的道士,每每遇到困惑,都要去寺庙忏悔。这不是砸祖师爷的招牌么?
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报应不爽;道家崇尚重人轻物,清净无为。两者之间差距有点大啊,不知道宝强是怎么想的……
而且,影片中郭富城与张震之间“纯洁”的感情,乐哥也是一时没看懂!
这是近几年来,我看过的“三观”最不正的国产影片。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
某些电影最多是“三观不正”,而这部电影,是“毁三观”。
主角的一番“推论”,让人类学家凌乱、历史学家混乱、心理学家自闭、++的信徒信仰崩塌……
人类的想象力非常神奇,让我们可以相信那些也许并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无限的想象力,伴随着无穷的可能——万一,有些事情真实发生过呢?
《007》系列。
十几年前,我特别喜欢《007》系列电影,每部必看!
但是今天来看,这一系列电影的“三观”还是比较奇葩的。
该系列中的大部分邦德女郎,只是007的附属物而已。
性感、妩媚、妖娆……,似乎只为和刚刚拯救完世界的邦德度过销魂的一晚。
好吧,原谅我想太多了。难道所有的邦德女郎只是007拯救地球之后的“奖励品”之一?
显然,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之下,《007》系列电影中,把女性当做男性“附属物”这一观念,非常“不正”!
结语
其实呢,有些电影中的“三观不正”,只是为了增强影片的矛盾冲突。当然,还有一些电影,是导演和编剧的水平问题,导致整部电影是“真·三观不正”!
每天分享,每天进步,期待您的关注!
《新月格格》
新月格格是琼瑶的经典代表作品,新月作为小三,获得了很多人的爱护。雁姬一开始把新月当女儿对待,结果转身她就勾搭上了自己的丈夫,所有人都指责她的不对,真的是毁三观的剧情。
各种抗日神剧: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一向都被广大观众喜爱,比如说《亮剑》。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抗战神剧突突涌现出来,闪瞎了观众的眼。
八百里开外打伤敌人的腿;
用石头打下敌人飞机的战士;
手撕鬼子;
这种剧情在抗战剧中出现简直辱没了革命先烈。
抗战剧原本就是告诉大家历史真相的剧情,如果有一些艺术加工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智障到这样的抗战神剧,真的让人没有办法忍受好吗!
《双面胶》教育广大未婚女性:北方的男人千万别找南方女人,南方女人千万别嫁给农村男人。这部剧播出之后,就有了人人喊打的词汇“恶婆婆”、“妈宝男”。婆婆虽有错但终究是新旧观念与生活习惯上的冲突,但媳妇可以大声骂她:“养了一只白眼狼”,一个养大自己的儿子并再替她带孩子做家务的老人,媳妇居然认为是她养着的,地位远比保姆不如,而大家同情和效仿的是媳妇,这些年一些家庭婆媳发生矛盾时,媳妇可以怒怼并恶骂婆婆,这样的行为多半拜该剧所赐。
日本电影《告白》,以最唯美的方式表现惊悚。
(《告白》)
对比日本和韩国的电影,尤其是恐怖片,会发现韩国人喜欢击穿人性的底线,比如《素媛》、《熔炉》、《老男孩》等等,总之就是你看完之后几天缓不过来劲儿。
而日本在恐怖片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他们处理题材得心应手:保持最基本的底线,不让你对人性绝望——但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让人思考人性的弱点。
你看不管是《午夜凶铃》还是《咒怨》,或者是《寄生兽》、《火星异种》,不管题材怎么变化,总是会有明确的善恶观念和因果报应,说的俗一点:瞎扯归瞎扯,教育意义还是有的。
所以,我更愿意看日本惊悚片和恐怖片。
(镜头有种难以诉说的“毁灭”感)
这部《告白》的故事很简单:年轻女老师一个人带着女儿,但是可爱的小姑娘被人害死了,凶手就是自己班上的学生。而学生又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不用承担责任。但是自己心爱的女儿不能就这么死了啊!关键是真正的凶手虽然年龄小,但是心理很“变态邪恶”!于是,女老师开始报复。
所以,这部电影本应该看着“很爽”。
但是,导演想讨论的远不止如此。为什么觉得它“毁三观”呢?因为唯美的表现方式。
镜头很美,大量的慢镜头、独白内容,用MV式的感觉诉说故事,诉说邪恶与报复,就比较另类了。
如果你经常看日本电影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强的悲观主义情绪,以及自我毁灭的冲动。
可能与90年代金融危机的巨大打击有关,《告白》似乎在告诉我们,日本人已经不相信最美好的事物了。
(《告白》剧照)
女主角的小女儿,多么可爱的小姑娘,成了牺牲品。
害死小女孩的凶手之一,是个难得的天才少年,但是内心非常极端。
害死小女孩的另一个凶手,有一个多么完美的家庭,但是却被彻底毁灭。
女主角一看就是心思细腻,热爱学生的人,但是她也“黑化”了。
和镜头表达一样,一切美好的表面,都隐藏着邪恶和毁灭,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无处可藏。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厉害的地方:明明是一次普通的报仇事件,却拍出了世界毁灭的感觉。
如果大家看完之后,再回头看看影片最开始的时候,女教师的“告白”和教室里学生们的说笑打闹,这种看似普通的场面,却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极度不安——这就是一个导演的功力。
至于说“毁三观”,主要是因为它的表达方式太另类,在惊悚电影中太少见了。实际上,“毁三观”的韩国电影,反而是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