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娶了自己学生的名人?他们最终感情的结局都怎样了

历史上有哪些娶了自己学生的名人?他们最终感情的结局都怎样了

谢谢邀请。

我所知有三:

其一,鲁迅与许广平

众所周知,鲁迅的唯一合法妻子是朱安。鲁迅在外求学,就是为了躲避母亲安排的这个妻子。这个可怜传统中国女人,为老周家守了一辈子活寡。

众所周知,鲁迅的唯一合法妻子是朱安。鲁迅在外求学,就是为了躲避母亲安排的这个妻子。这个可怜传统中国女人,为老周家守了一辈子活寡。

欢迎老师的唯美句子古风 - 句子网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时年25岁的许广平是其学生。

1927年,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同居,成为事实上的夫妻。时年鲁迅46岁,许广平时年29岁。至1929年二人有了唯一的一个孩子,周海婴。

1936年,鲁迅病逝,二人正好生活了10年。此后,许广平终身没有再嫁,一直照顾包括朱安在内的周家人。


其二,沈从文与张兆和

1928年,沈从文是教师,张兆和是学生,两人相差8岁。18岁的张兆和,极其清秀美丽,被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有很多男生仰慕、追求她。

有一天,张兆和突然接到沈从文递给她的一封信,开头第一句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其后开启了死缠烂打的追求模式。

1933年,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的教职,9月9日,两人在北京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这一年,张兆和23岁,沈从文33。


1935年,沈从文出轨高青子,那时,兆和才刚刚生下儿子不久。

这场旷世三角恋,至1942年以高青子退出而告终。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期间,沈从文抑郁、自杀,两人分居、复合。

其三,孙中山与宋庆龄

题材敏感,故事不多说,自行百度。


友情链接:

师生恋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民国以前的大家,女子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待字闺中。学文化也是请个私熟老师,或由母亲教育。

因为以前女子结婚年龄早,一般过了15岁就可以,也就在青春萌动期,当时习惯成自然,在那个年龄段,女生自然就会想到婚嫁,如果没有严格的礼仪规定,一个私熟老师,跟一个刚懂事的女孩子经常单独在一起,发生点恋情是很简单的事情,即使女生有陪读,也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没有严格的礼仪规定,谁还敢娶有文化的女生。

古时即便发生师生恋,也是不成功的,一旦被现,后果那可是要死人的。不会同《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跟杨过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民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师生恋真是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名人中就有许多。有鲁迅同许广平,蔡元培同周峻,沈从文同张兆和,胡适同徐芳等等,现在的还有李双江同梦鸽,杨振宁同翁帆等。他们为了冲破当时的束缚,有的历经种种周折,最终能走到一起。

我不能评论他们的恋情是否正确,但是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基本是老男少女型。并且往往会牺牲另一个女人的感情,就是大多是婚外恋。并且往往男方由于年龄大,去世的早,不能相守多长时间。往往女方刚过中年就要守寡,造就后半生孤独终老。最终还是第二个女人的悲哀。

谢敬!

😃!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把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端出来,难道!?诺大的一个中国不尽然就是鲁迅与许广平吧!?

有一位名人文学大家沈从文与张兆和就是典型的师生恋!更有意思的是沈从文在与张兆和的恋情,大多是在情书上挥洒热血,情意绵绵!爱意浓浓!

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却是矛盾重重。他与张的爱情大多都是在情书中度过的!聚少离多的境遇,使沈从文那颗寂廖的心出了围城,也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了张兆和,但沈从文还是用那满满的爱释然着,用他那份炙热的爱情来唤回张兆和!

从一开始,张兆和好像不是那么的情愿,可是愣被沈从文先生那执着的追求!用炽热情书一封封燃烧着张兆和,据说沈从文作品里的女主角,都有隐射其妻子张兆和的影子,有时看不见或摸不着的感觉!苦苦相思,鸿雁传情!可谓是真情实意的爱情!广传为佳话!

纵然沈从文也有年少轻狂时,但他们的师生恋,还是有了善终,沈从文和张兆和是相伴到老的,但从沈老去世后,张兆和女士,给我们留下这么一段话,她说,从文与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有些逐渐的理解,但是,真正的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写他的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

(其实我这篇文章也不算是历史上的事!而是近代史的!🙏!

我的回答完毕!(谢题主!谢阅)🙏🙏!题主!新年快乐!🌹🌹!(原创于2019、2、16)(本文仅一例,如再有纯属巧合),

鲁迅和许广平,一段破除封建思想的师生恋情,最终修成正果。

名门出了个叛逆女

许广平出身名门,是广州第一家族许拜庭的后人。

她从小就不像个女孩子,性格叛逆,当时女孩子时兴缠足,她却不愿意,父亲怕她嫁不出去,可她去不管那些,坚决不缠,父母拿他没办法;她生活的地方没有女子学堂,女孩子不能上学,她就要上男孩子的学堂,父亲认为有伤风化,但最终拗不过她,让她去了;家里给她订了娃娃亲,她坚决拒绝,一个人北上求学。

被鲁老师人格魅力吸引

1923年秋天,鲁迅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他们成为师生。鲁迅虽然相貌平平,但徐广平却被他的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许广平真情描述:

鸿雁传情

1925年,两人开始书信交流,于是两个人就有了大家熟知的“鲁迅师”、“广平兄”古怪的称呼。

信写的越来越多,从信中的称呼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的微妙变化:“小鬼”、“嫩弟”、“乖姑”、“姑哥”、“小白象”、“小刺猬”。

学生运动催化了两人的感情

1925年女师大学生运动,许广平遭受牵连遭迫害,作为社会知名人士,鲁迅出面保护了许广平,为了安全,让她住进自己居住的胡同。于是鲁迅和许广平“不伦”的师生恋搞得沸沸扬扬,在当时,这种感情是不道德的,鲁迅感到强大的社会压力。

许广平对两性之爱更看得开

对于这段感情,鲁迅顾虑重重,因为还有家里包办的妻子朱安,虽然他们没过过一天夫妻生活,可在当时毕竟是明媒正娶。对于他和徐广平的情感,他只能小心翼翼。

许广平最早使用“同居”一词

在许广平的坚持与勇敢下,鲁迅终于放下多年的包袱,他对她说:他对她说:“你战胜了,我只爱你一人。”

1927年10月8日,鲁迅和许广平修成正果,正式在一起同居。鲁迅46岁,许广平29岁。

在编辑《鲁迅年谱》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鲁迅)与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许广平霸气地改成“与许广平同居”。这是我国白话文中第一次出现“同居”一词。

许广平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于向封建传统、封建思想宣战的女性,谱写了一曲令世人艳羡的师生恋歌。

师生恋一直以来都是个热门话题,不过在古代这种现象似乎并不存在,毕竟古代没有少有专门的女子书院,且从传统++道德观念来讲,也是不被允许的。民国以来,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且在民国便有不少名人娶了自己的学生。

△鲁迅和许广平

1、鲁迅和许广平。鲁迅的母亲曾为其安排了一门婚事,女方名为朱安,但鲁迅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1920年,鲁迅开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许广平则在1923年考入该校,成为陆逊的学生,于是25岁的许广平便爱上了自己的老师。1927年1月,鲁迅前往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则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开始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不过,由于朱安的存在,两人始终没有成婚。

△蔡元培和周峻

2、蔡元培和周峻。周峻本是蔡元培在上海的爱国女校的一名学生,她一直对蔡元培抱有一种敬佩和热爱的情感,因此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直到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巨星婚礼,婚后第十天,两人携子女赴欧洲学习。

△沈从文和张兆和

3、沈从文和张兆和。沈从文在徐志摩的介绍下,被当时的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而他的学生当中便有张兆和。张兆和的父亲是安徽富商张吉友,18岁的张兆和便在中国公学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由于家庭富裕,自己又才貌双全,因此张兆和背后有着大量的追求者,而张兆和更是将这些人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便曾取笑说沈从文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沈从文当时甚至不敢公开向其表白,只能通过疯狂的写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直到校长胡适出面,张兆和这才勉强答应。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陈潭秋和徐全直

4、陈潭秋和徐全直。1921年7月,陈潭秋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被派往女子示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管教,而徐全直正是该校的学生。在学校里,两人最终相爱,并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在“五四运动”期间,徐全直带头剪髻放脚,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参加“妇女读书会”,发动罢课斗争等等。民国13年(1924年),陈潭秋和徐全直结婚。

△徐惠民和林淑华

5、徐惠民和林淑华。林淑华原名方德闳(建国后改名方健明),原本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出身贫寒家庭的徐惠民曾给林淑华做过家庭教师,两人就此相爱。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除了贫富的差距,还有吃人的封建礼教。但最后两人还是冲破重重阻挠,走到了一起。40年代中后期,林淑华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生死恋》,描述了自己与爱人徐惠民相识、相恋、抗争、结婚直至爱人患肺病去世,她独自抚育遗孤的全过程,小说后来在上海《伉俪》月刊连载,作品情真意切、字字血泪,深受读者喜爱。

除了以上几对之外,近现代的师生恋还有余秋雨与马兰、李双江和梦鸽,黄磊和孙莉,张行和尹旎,杨振宁和翁帆等。

欢迎老师的唯美句子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