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何认识大学生情感观对大学生人生的意义?
- 2、在鲁迅文章《伤逝》中,你是怎样看待子君的爱情观的?
- 3、根据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谈一谈,为什么在大学校园提倡文明恋爱?怎样培养文明的恋爱行为?
- 4、《致橡树》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谈谈你的看法?
如何认识大学生情感观对大学生人生的意义?
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大学时代正处于青年中期,或者说处于大学时代的青年正处于“延缓偿付期”,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常常处在紧张的学习、考试中,没有什么时间考虑自己的人生,只有进入大学,才能真正有时间来专心地考虑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人生意义这一课题。这是因为:
1、这个时期的自我被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它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疾风怒潮期到“相对平稳”,二是边缘人地位,三是人格的再形成,四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2、这个时期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友情与孤独、性意识的发展及恋爱结婚,对父母的矛盾情感。
3、这个时期心理的两极性。一是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二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性;三是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四是闭锁性与开放性。
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可以归为以下三点:一是由于身体成熟,他们开始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由于人际关系的扩大,他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进行关心;三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明显的分化,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其结果便造成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
在鲁迅文章《伤逝》中,你是怎样看待子君的爱情观的?
我觉得是过于情感化了吧,把当时的社会想得过于单纯,把婚后的生活想得太美好,以至于最后落得一个凄惨下场,当然当时的乱世也起了一定负面影响,平民百姓只有任人鱼肉的份,哪有什么幻想的空间呢
这里也不能埋怨涓生,同为年轻人,都生活在无助当中,幻想破灭了也是正常,鲁迅这里不是宣扬是非,而是体现了当时社会尔虞我诈的局面,无对错可言
最后说则笑话,我们班主任今早将其当做宣扬门当户对,反对早恋的典型教材,不知鲁迅这位自由民主战士地下有知会不会再次血溅三尺白绫...
碍于年龄和社会经验不足,这只是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根据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谈一谈,为什么在大学校园提倡文明恋爱?怎样培养文明的恋爱行为?
文明恋爱就是要处理好感情与学业的关系,处理好恋爱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爱情与友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有恋爱道德,遵守恋爱的义务,不高多角恋,尊重恋人的选择,拒绝婚前性行为
正确对待恋爱挫折
端正恋爱动机,恰当表达爱意
爱情是寻找未来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引以炫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
正视现实,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
留住人,留不住心,就算得到全世界,也不开心。恋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恋人,还有生活,但,失去生活,失去生活的信心,绝对会失去所有。
爱对方,就要尊重对方的选择,才不失为一种美德。
矫正认识,调整心态,做到失恋不失态
《致橡树》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谈谈你的看法?
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