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民谣的句子?
(1)踏遍万水千山,无处故乡。
(2)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3)这么多年你一个人一直在走,走过了人性的背后和白云苍狗。
(4)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释了我的一生, 碎了满天的往事如烟,与世无争。
(5)你装满行李回到故乡 我的余生却再也没有北方 。
(6)那年我买了一把吉他 是为了一个好看的姑娘 后来姑娘不知去了何方 后来我就开始生长 那些过程都是云彩 去了不知道得地方 我开始不停的歌唱 假装自己很忧伤 。
(7)泉水何其清澈,我以漫步踟躇,泉水何其潋滟,我以沐浴身心 。
(8)南山南,北秋悲 南山有谷堆 南风喃 ,北海北 北海有墓碑。
(9)他的幼稚 我的固钟声敲响了日落 柏油路跃过山坡 一直通向北方的 使我们想象 长大后也未曾经过执 都成为历史 。
(10)明天冰雪封山的时候 我也光着双脚 站在你翻山越岭的尽头 正当年少。
(11)这么多年你一个人一直在走,走过了人性的背后和白云苍狗。
中华民谣,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和情感?拜托各位了3Q?
1995春节联欢晚会上,孙浩和陈红合唱了这首《中华民谣》,一夜之间,这首歌便红遍了中华大地,歌词幻化诗意的韵味,而曲风旋律又十分容易掌握,正如其名,纯粹的民谣味道。
“朝花夕拾香如故,晨钟暮鼓人初定”这本是一副对联的,不过学唱这首《中华民谣》的时候,头一句的“朝花夕拾杯中酒”,最先想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不过说实在的,这也是在课本上背记作者简介时留下的记忆,完全是毫无兴趣的死记硬背,不解深意,所谓的《朝花夕拾》,不过读了一两个小说的片段而已。
但朝花夕拾总是耐得寻味的词,究其出处,却总也找不出来它的最初模样,偶然间读到朝过夕改的句子,是出自《汉书》里“朝过夕改,君子与之”的这么一句,虽然两句句式上都相差无几,但意境上则不尽相同,前者以鲜花凋零的形象,道出时光匆匆,人世匆匆的凄凉,而朝过夕改则更像以命令和劝诫的口吻,告诉我们为人的道理,想来,还是喜欢前者多一些,因为道理还是自己经历后,体会后揣摩更为重要。
“苍茫的风雨何处游,让长江之水天际流”我倒是知道的,就是李白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嘛,在《二十四桥;烟花三月》那章就已经提过,不过被冯晓泉幻化成了这样的句子,倒是有了别样的一番滋味了。
其实最为熟悉的应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句了,我可以清楚的记得,这首诗并非是语文课本上学到的,而是在历史课本上,讲到南宋那一章时学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书上说是无名氏所作的诗句,其意是为了痛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肉麻的情诗10首?
1.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句情话其实并不是诗,而是来自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宋词《卜算子》,词全文如下: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是李子仪当年为爱人杨姝所作。当时李子仪正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先是仕途不顺被贬,而后儿女也相继过世,此时杨姝的出现对他是极大的安慰。但两人的年龄相差不小,这让他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这一年二人来到长江边上,李子仪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从语句上来看,写得是无一生僻字,但却感人肺腑。开篇以长江起兴,上片共用了3个长江,复叠回环,颇具民歌风味。而共饮长江水之语,更是一扫普通情词的哀怨,对爱情充满了信心。词的下片则欲扬先抑,从离恨下笔,道出二人的心心相映,以及自己永不相负的深情。通读全词不但语言明快自然,感情充沛感人,这也是其能流传千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