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规训类书籍?
女四书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四本书汇集的总称,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深远。
《内训》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于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女论语》为唐朝女学士宋若莘撰著。体例仿效《论语》﹐而以前秦太常韦逞之母宋氏代孔子﹐以曹大家(即班昭)等代颜﹑闵(此据《旧唐书》﹐而《新唐书》作颜﹑冉)﹐彼此问答﹐阐述封建妇道。其妹若昭申释此书。今存《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有12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柔和﹑守节。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这不像宋若莘的原著。
《女范捷录》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此书分有统论﹑後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宣扬古代的“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等事迹﹐称赞《女诫》﹑《内训》诸书﹐阐发封建伦理的女学。
别人夸公司高大上如何回复?
回复夸公司高大上句子
1、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埂秀的企业文化。
2、公司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招贤纳士,一步一个脚印,现已初具规模。
3、随着新年的到来,预祝贵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发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4、通过全体员工的精诚努力,协同奋进,开拓进取,公司未来发展一定前程似锦。
5、新的一年到来,企长一周年我长一周岁,我愿与公司共成长,祝愿公司业绩年年长。
回答:感谢您的夸奖,我觉得真的非常荣幸,你觉得我们公司特别高大上,那就是我们公司有不同的气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为了公司而奋斗,这才是我们公司高大上真正的原因。
为什么古代没有女老师?
中国古代有没有女教师呢?我们把眼光看向历史的深处——在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女教师?我们把这问题搁一搁,先来温习以下句子——“男尊女卑”“男女不同窗”“女子无才便是德”……嗯,这些句子的中心思想无非是:女人别想着去读书,更不要奢谈教书了! 封建时代讲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得不到和男子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只有少数例外者因种种机缘而成为德才兼备、名震一方的学者,乃至于一代师表。
南北朝十六国时,前秦的国君符坚兴办学校,设置博士教授儒学经典,但其中《周礼》缺教席。有人向符坚推荐说:太常官韦逞的母亲宋氏,其娘家世代传习《周礼》,必能为师传授。于是符坚下令,在宋氏家中开设讲堂,选送学生120人,随宋氏“隔绛帏而授业”。宋氏便成为我国古代第一位政府官学的女教师,并被封为“宣文君”以示褒奖。
那什么人才有资格当老师呢?我们看中国最知名的老师首席代表——孔子,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在历代画作中,他的形象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中老年男人。
在中国古代,用来称呼“老师”的词语并不少。可是,从字面上来看,这其中许多的称呼,本身带有极强的男性色彩。比如“夫子”“师父”“讲郎”,这些词里的“夫”“父”“郎”,本身就是从男性角度命名的。
而“先生”,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中的“先生”,都是这个意思。明清以后,一般称教师为“先生”。再后来,“先生”被用来指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