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首先,《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及其部分++的言行录。由孔子门人和再传++所集成。流传的本子共二十篇,每篇分若干章。

语言简练含蓄,有的具有格言的性质,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罕》),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先进》篇++侍坐章写子路四人谈话的神态与内心世界,《微子》篇写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然的态度,都很具体生动。南宋以后,《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和称“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课本。

下面,分开来讲这二十篇。

第一,学而篇。告诉我们:

关于论语中治国理念的句子的感悟,经典论语句子感悟人生

1、学习要反复的温习,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2、从小我们就要尊重、孝敬父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首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而孝为天下先,那么修身则要从孝道开始。

3、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4、做事要尽心尽力。

5、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第二,为政篇。告诉我们: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的读,要读那些思想纯正,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

2、人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我们要做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规划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3、我们要真诚的孝敬侍奉父母,使他们安享晚年。而不真诚的话,与饲养狗马无区别。

4、《学而篇》中,只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温习,而这里,则又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学习要经常温习,而后就能获取新的更深一层的知识,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学习时,还要勤于思考,进而取得进步。

关于论语中治国理念的句子的感悟?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翻译: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

翻译: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

翻译: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翻译: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读后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是孔子赞美颜回虽贫苦却依旧不改美好的品德,告诉我们应该有朴素,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这句话出自《论语—十二章》,意思是: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一箪食”,“箪”在古代是用竹子、藤条编起来,装饭吃的容器。“一瓢饮”,“瓢”是一种瓜,这种瓜破成两半,然后就拿来取水,在我小时候我还用过,用那个“瓢”来装水喝。“在陋巷”,我们现在在曲阜还有这条陋巷,留着给大家来观光、来纪念。“在陋巷”,住在很简陋的巷子里面。

“人也不堪其忧”,如果是别人的话,很多人在这种陋巷,都忧虑得不得了!但是,“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他在这里一直也不会改变他乐道的这种心态,心态是非常地好。“贤哉,回也!”再赞叹了一句,够有贤德的颜回!

本章中,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关于论语中治国理念的句子的感悟,经典论语句子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