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子渡江的句子?

青山绿水间,一人立在一根木头上,随水流自由前行,这是武侠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能够这样“一苇渡江”的大都是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一出场必不同凡响。

然而,那毕竟是演绎。在王英仙岛湖畔,有个叫刘合伦的年轻人,一根竹竿做桨,一根竹子做“船”,穿行在仙岛湖山山水水间。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还可以在竹子上自由转身,随意调头。

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含义?

一衣带水指长江

含义:一水相隔,如同衣带那样窄。比喻双方离得很近。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障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2一衣带水的成语典故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俄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杜甫在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一根竹子渡江的句子_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含义


杜甫安家成都,历经劫波暂时稳定下来。

此前,杜甫遭遇安禄山叛乱,长安陷落,被叛军羁留,目睹国都沦丧败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伺机逃走,投奔在风翔的新皇帝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不合为逞能兵败的丞相房琯辩护,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蹉跎两年余,弃职流落陇西秦州。

再往前,杜甫混迹长安十年,申志寻门求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好不容易谋得个看管兵器的小官。其时,唐朝表面繁荣,掩盖了广大困顿,杜甫自家就因照看不周,饿毙小儿,由此推己及人,概叹民生多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危机暗流涌动,权贵不知是蠢还是傲慢不在乎,依旧奢靡享乐,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诗写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两位姐姐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和族亲杨国忠丞相,春日冶游宴饮,威风架势,人畜勿近。整个唐朝政治、经济、军事失衡,导致安禄山作乱,国运骤转。

一根竹子渡江的句子_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含义


杜甫就这样被时势裹挟,幸得苟全性命于乱世,期间当过一阵朝廷言官,不懂官场三味而遭贬,一时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辗转来到成都,追随西川节度使严武。

严家与杜家是世交,现在严武位高权重,照拂落泊的世交家人是举手之劳,他表奏杜甫为工部员外郎,杜甫甚感荣光,后来在诗中经常念叨曾任左拾遗和员外郎;以严武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在成都城中体面安置他人,大概是遵从杜甫的诗人诗心,在西郊浣花溪畔建一所草堂,这不是一般草庐,是茅屋中的豪宅,房阔地幽,杜甫很满意,又自行种桃植柳树松柏,更添意趣。

一根竹子渡江的句子_一衣带水的成语故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