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恨歌》这首诗中,白居易是怎样看待李杨之间的感情的?是否矛盾?
诗作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
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开始逐渐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表现了作者对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歌赞和向往,对李杨爱情悲剧结局的同情、惋惜和感伤. 《长恨歌》中有大量描写李杨爱情的诗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李杨之间的热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二是杨贵妃死后与唐玄宗的刻骨相思:“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恨,就是遗憾、遗恨。
作者写李杨的故事,所引以为长恨的是什么呢? 作者在本诗的结穴中实际已经点明。
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
。
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爱恋的情侣,遭到如此的不幸,这对于这对情侣乃至所有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
白居易以长恨名篇的诗,写的也正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李杨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的正是诗人对所写悲剧主人公的莫大同情。
诗人的意图应该在抒发一种永远的遗憾
有哪些描写项羽与虞姬爱情的诗词?
问题:有哪些描写项羽与虞姬爱情的诗词?
前言
写项羽和虞姬的诗词多不胜数,甚至有一词牌名称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原是唐代的教坊曲,据说为歌咏虞姬而作。
不过直接用这个词牌写虞姬故事的《虞美人》并不太多 ,今天介绍两首《虞美人》,看看古人如何解读项羽和虞姬的爱情。
一、元朝陈樵《虞美人·草词》
元朝学者陈樵 曾经写过一首《虞美人·草词》:
美人不愿颜如花,愿为霜草逢春华。汉壁楚歌连夜起,骓不逝兮奈尔何。
鸿门剑戟帐下舞,美人忍泪听楚歌。楚歌入汉美人死,不见宫中有人彘。
陈樵的词中说,虞姬为了项羽殉情而死,其实也是一种幸运,总比刘邦的宠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要好得多。
二、清朝王士禛 《虞美人 》
清王士禛的《虞美人 》是一首歌颂项羽和虞姬爱情的咏史词:
拔山盖世重瞳目,眼底无秦鹿。阴陵一夜楚歌声。独有美人骏马伴平生。
感王意气为王死,名字留青史。笑他亭长太英雄。解令辟阳左相监宫中。
陈樵说虞姬宁可殉情也胜于做一个”人彘“。王士禛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项羽虽然事业失败,但是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虞姬为之殉死,也算青史留名;可笑的是那个亭长刘邦,英雄盖世,却被辟阳侯审食其戴了绿帽子。
据说汉惠帝死后,吕后“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常给事于中。”
结束语
项羽和虞姬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悲剧,乱世之中的虞姬选择了殉情。和平年代的戚夫人却因为宫廷斗争失败惨遭”人彘“之祸。南宋范成大《虞姬墓》中写到: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