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的品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于谦《石灰吟》中的一句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欲先成其大事,必先苦其身心。而于谦本人也是真正做到了千锤百炼,最终脱颖而出。

但可惜的是,于谦的千锤百炼,却最终没有熬得过权力斗争的倾轧。他一心为国,却忽略了自身,他一心想要拯救天下命运,但却最终死在了信任的皇帝身上。

不过,这位大臣虽然死去,但他留下来的传说却数不胜数,而且就在当年他被含冤处死的时候,连抄家的锦衣卫都不由得落泪。甚至到后来太后得知这件事情以后,水米不进,以表示自己的沉痛悼念。

死亡能够感动自己的敌人,感动皇太后,这样的人物该有多正直忠诚,实在是让人不由得反思不已。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于谦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的品质,于谦生活简朴的句子

一、于谦其人

根据史书记载,于谦是一个品德与能力兼修的人物,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官员。明史中曾经记载过两件关于他品德的事情,其中第一个就是说他面对朱高煦。

在历史上,朱高煦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王爷,曾经一度在永乐年间掀起多少风雨,但是这个人物却一直想要造反,结果面对朱瞻基这样变态级别的君王,他输得很惨。在这样的尴尬背景之下,他被抓了起来,但没有人敢去审问他,因为朱高煦杀气太重而且地位太高。

偏偏就在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并且把他狠狠的数落了一顿,他的言辞非常犀利,而且个个都涉及到了天下与民心。

一般来说,史学家都认为于谦声音特别洪亮,而且为人特别的正气,因此这一段被很多人所记住,就连皇帝都记住了这位正直的大臣。史书对这一段的评价就是,于谦为人刚正不阿,声音洪亮,大气凛然。

红楼梦于谦经典语录?

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尘滚滚,奈何不了一往情深。人欲横流,唯简单笃定不乱一心。

2、缘份

《警幻仙词》唱道: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若即若离,似有似无,由不得你信,还是不信!

世人皆堪不破,缘之所以是缘,本就是要散的。

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4、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人生本是孤寂,热闹都是强装。看叶子绿又黄,心头一点凉。

5、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人与人,从来是债。

于谦改革成功了吗?

木堡之变对明代军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明代的军制。从传统观念来看,土木堡明军的溃退使明军开始从卫所军制向募兵制转变。但是细节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次惨败摧毁了明朝的中央军,即京师或京营(也被称为三大营,包括五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当时京师劲甲精骑均陷落。所剩无几的士兵不到十万。人们惊慌失措,上下没有定力。”在打赢北京保卫战后,于谦着手重建京军,成立团营。

正统十四年(1449)十二月,于谦将京营的士卒分为三等,挑选出十万余人进行余立营训练。景泰二年(1451)四月,于谦进一步改革,选精兵六万,分作三个营进行训练。它使团营初具规模。12月,于谦又上了《建军节五团营规》,把三个营扩大为五个营,仍然每一个营两万人,共两万人,团营基本确定。三大营留下的老弱病残,叫做“老巢”。

在景泰三年(1452)十二月,团营士官增至15万人(其中五营选8万人,神机营选5万人,三千营选2万人),分10个营训练,每营15000人,时称10个团营。十团营长一人,总兵一人,监内臣一人,提督一人,掌管军务。各部分设都督(1员,统15000人)、统指挥(3员,统5000人)、统帅(15员,统1000人)、统帅(30员,统500人)、统帅(150员,统100人)、统帅(300员,统50人)六级管理。

这是于谦对明代兵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他对明代兵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据《明史·兵志》记载:“于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步一个脚印,兵将相学,其法颇善”;“京军之制也。于谦的团营,可以说改变了以往卫所军强弱混杂的局面,打破了练兵之官、领兵之将分离的弊端,统一了军令,加强了训练纪律,从制度上为改变明朝卫所兵制的弱点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对明朝军队军制改革非常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