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喻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的古诗?

蜂   罗隐

青春挥霍诗句,形容浪费感情的诗词句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 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 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 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 ”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 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 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 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 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青春挥霍诗句?

第一篇《劝学诗》

唐 ·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千金年少,弥足珍贵,秉烛夜读,方能成就,莫到老了才明白。走过年少的我们,你是否经常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那就趁现在,一切还都来的急。

第二篇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年轻时饱受磨难,未曾放弃,终得成就;寒窗苦读,十载有余,换得“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

第三篇《雪梅·其一 》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古至今,世人甚爱咏梅,其实梅和雪各具特色,术业有专攻,生于人家,不必锱铢必较,淡然自在,何乐不为!

第四篇《三月过行宫》

唐·李贺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青春甚美,花容月貌,宫中女仆,深锁于宫,未免伤感,青春无悔,何以自拥,唯有倍惜。

第五首《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并不是自己才能,只有不断实践,掌握方能为己所用。趁早努力,一人一生,少年永存。

第六首《送友人》

唐·杜牧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人人道,少年好,纵然青春留不住。青春犹如一颗灿烂的流星,那就应该绽放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虽短暂,但足够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