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的八大类型?

战争"隐喻

概念隐喻的八大类型_金银歌曲暗喻什么

自人类产生以来,战争就没有间断过。所以战争这个概念广泛存在于人类大脑的思维认知中。与战争这个概念有关的结构是:进攻-反击-防守等,与战争有关的词汇:敌人、同盟、武器、消灭、占领、受伤、残余等。下面列举广告中广泛存在的战争隐喻例句:

中国黑猫神,灭蚊真惊人。(黑猫神蚊香)

源域(武器)→映射(消灭、保护)→目标域(黑猫神蚊香)。“战争”的结构概念与人类对付蚊子的过程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隐喻的思维方式,在人脑中建立起一套创新的认知体系,可以在受众中产生较强的认同感。通过这样的隐喻,指明黑猫神蚊香的强大功效,无疑有利于商品的销售量。

"建筑"隐喻

建筑领域的概念被映射到社会生活中,就形成了现代生活广告语中的“建筑隐喻”。建筑的概念结构基本构成要素包络:基石、建筑材料、楼层等,常见的建筑词汇有:根基、支柱、栋梁、铸造、加高、加固等。例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CCTV3广告语)

源域(舞台)→映射(展示平台)→目标域(志向)。把“舞台”这个建筑物,通过其概念中的“比较大的展示平台、展现人的才能的空间”要素,映射到拥有广阔的视野和伟大的志向的这些人的“心”上,使两个不同方面的概念得以关联,进而产生激励人放宽眼界、开阔心胸的作用。

"旅程“隐喻

“旅程”的概念结构包括:起点、方向、沿途、终点等,构成这个概念义的词语要素包括很多,比如:起点、终点、沿途、驿站、游人、船票等词语。日常生活中的广告语言中也渗入了大量的“旅程隐喻”。例如:

金银歌曲暗喻什么?

寓意是人们要相信正能量。

歌曲主要叙述的对象是西游记中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描述了他们无恶不作的事迹,生活富足但应为贪念还要吃唐僧肉,最后要被大圣打败时又有太上老君前来,说一切都是误会,最终调回天庭去闻丹香。

什么是教育隐喻?

隐喻一、教学是1+3=5

生本教育的 郭思乐先生是教数学的,他在讲关于学习时,曾经举例说,1+3=4不是教学,是“灌输”。当教师提问“1+3等于几”时,比较接近于“教学”了,教学重在“导”上;假如教师说“1+3=5”时,这就是教学。为什么?当教师敢于有胆量抛出类似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时,这个错误就会在学生中形成“反馈”,立马会有人“不顾礼貌”地站出来指正错误,这就是“学”。

这句话的隐喻是,教学即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

隐喻二、教学是“踢皮球”

教学不是替代是“交付”,不是包办是“还给”。教师要敢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处理自己的问题。教师很像是足球场上的“教练”,要保持自己的角色,绝不帮助学生下场踢球。当教师完成交付之后,才会有“自主”学习的产生。所谓“鸡有鸡道蛇有蛇道”,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就是在踢皮球时形成的。教师要牢记十六个字: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这句话的隐喻是,教师要“忍住”看学生“动”。放手是教学的“起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存活告诉我们,任何的能力都来自于自身经历。罗杰斯说,没有任何人能教会别人任何知识。

隐喻三、教学是“建房子”

传统教学是“点”对“点”,因失之于知识的“整体性”,过份强调“系统性”而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假如我们把学习比喻成一台收音机,传统课堂总是率先把局部 “部件” 拆下来,以“知识点”的形式让学生去认知,然后却又在考试时,要求学生完成整体知识的“拼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