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一到三段意思?

三字经是一本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它有三十四个句子组成,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道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是中国学童的“启蒙经典”。以下是三字经的前三段内容:
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天性都是善良的,但是由于家庭、社会、教育等原因,使得人们的性情有所不同,有的向善,有的偏向恶劣。因此,要通过学习和修行,让自己更加接近善良的本性。
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转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要求专一、严格、恰当,孩子们要认真听从老师和父母的指导,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母亲,她要求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和好的邻居为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把织布机打破,以示惩罚。这是要告诉我们孩子要有好的朋友,要好好学习,切不可怠慢学业,这样才能养成言行端正、勤奋好学的好习惯,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一到三段意思,人生三段句子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王维三境界诗句出处?

王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