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粥荠菜》的译文?
译文:宋朝的范仲淹,年少时与朋友一起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用刀分割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十几根荠菜装在碗内,加热以后吃掉。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死后朝廷赐予他“文正”的谥号。原文: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出处:宋代范仲淹《粟粥荠菜》。扩展资料范仲淹轶事典故——断齑画粥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醒世良言全文?
1.《气节篇》
败而不馁胜不娇,傲骨凛凛硬似刀。
富贵不能淫正气,贫贱不能移志高。
威武不能屈气节,八面寒风不折腰。
人中白鹤百世敬,竹节清清入云宵。
2.《宽容篇》
大将额前能跑马,宰相肚内能撑船。
严于律已易成器,宽以待人路更宽。
斤斤计较讨人厌,睚眦必报多仇怨。
得道多助失道寡。大人不计小人嫌。
3.《勿悔篇》
人生从来少坦途,无过之人自古无。
与其顿足深奥恼,不若取训思克服。
达明观事向前看,积极乐观烦恼除。
他人之议何足论,自得其乐真幸福。
4.《惜时篇》
人生短短如电光,虚度光阴使人伤。
但凡成才之伟器,莫不单日当一双。
兼程而进倍努力,勇往直前向前方。
用好分秒余时隙,方可粒米积成仓。
5.《 惜春篇》
一岁春风逝尽冬,和风送暧草木荣。
草木还有重生日,谁见白发返复青。
6.《岁过伤怀篇》
时光如水岁如飞,逝去难留空叹悲。
顽童正把新年盼,转眼除夕梦里追。
7.《交友篇》
交友亦有善恶分,竹兰相投是真君。
桃投李抱各进益,兰金之友换真心。
最忌贼友与昵友,大祸临头各自奔。
诤友知已从来少。人生百岁逢几人。
8.《识人篇》
待人接物知人难,人别善恶与忠奸。
察人未单听人论,观其言行否一端。
眼眸深处藏直曲,心明眼正是良贤。
言为心声隐好恶,静心细品识心田。
9.《进退篇》
君子应知进退方,时机不到且隐藏。
妆未梳成未见客,势弱稍时敛锋芒。
《二十四孝》全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