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沙场激战的句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是,破阵子描写军营生活的句子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画面内容: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战无不胜的前景。结合词作基本内容,展开联想即可。

醉里:醉酒之中。挑灯:举灯。看剑:是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梦回:梦醒.可能是酒醒,也可能是角号惊醒。以酒浇愁,凸显作者苦闷心情。同时,只有醉时和梦里才能做的事情,说明作者求而不得,现实境遇难以让他实现理想,从而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他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的句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与“理想”没有什么联系。

上半阕,头两句作者是正在“看剑”回忆“鼓角连营”,余下几句是对军营生活的回忆。下半阕,头两句讲的是曾经的战斗场面,三、四句是对前面的事情做了个结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就说,为国家做了事,为自己赢得了功名。“可怜白发生”,自己已经鬓发沧桑,面对自己过去,这应当是一种悲凉无奈情感的抒发,感觉到自己再没有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时,而又壮心不已的悲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