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枝头俏的诗句?
其一 桃夭
《诗经·国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文赏析:
桃树生长的壮实茂盛,花朵开的鲜艳似火。这位姑娘就要出嫁,利益夫家和谐幸福。
桃树生长的壮实茂盛,果实结的丰硕喜人。这位姑娘就要出嫁,后嗣绵延子孙兴旺。
桃树生长的壮实茂盛,绿叶茂盛青翠欲滴。这位姑娘就要出嫁,齐心协力家庭昌盛
读诗感悟:
这首桃夭,读过的人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写桃花艳丽可人,形容女孩子面容姣好。
但是《诗经》如果仅仅写花美人好,那它的格局也就太小了。
孔老夫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那么对这首桃夭,对他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赏花观人,而更是注重对于女子出嫁后的德行的期望与赞美“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这样来赏花、观人、看德行,有了人文伦理在诗歌里面,才配得上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其二 大林寺桃花
[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文赏析:
在人间的四月里,百花已经凋零落尽,深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人们常常为春光流逝无处寻觅而遗憾,却不知它已经从人间转到这深山古寺中来了。
读诗感悟:
秋分诗歌?
1、金风玉露相逢曲 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清代:顾太清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圆佳节。
译文:天空如水,月光如同明镜,一片清冷皎洁的光。哪里吹来的桂花香,正好今天是秋分。芭蕉叶枯萎了,梧桐叶落了,年老之后春天受寒秋天发热。知道自己的岁月不长了,能见到几次团圆佳节呢。
2、道中秋分 清代:黄景仁
万态深秋去不穷,容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译文:十分感觉秋天已经来临了,容程常常背着伯劳去向东方。天空残星点点,江水冰冷,鱼化为龙,一只大雁在天空飞翔,西风冷冷。一匹瘦马,一个病童,走得很慢。在高原之上,古木葱葱,只听得寂静的声音。想要知道前路需要看人的心意,五更的清霜压断了莲蓬。
3、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宋代: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译文:今年秋天来得早,叶子没到枯黄就落了。蟋蟀已经在屋檐下鸣叫,突然接近了我的床。何况我老了,该死了,还像小时候到处闲逛。并不是因为没有酒,身边也有可以读的书。因为一边喝酒一边读书,慨叹想起黄帝和唐尧。虽然老了但是轻狂没有消失,谁说我病入膏肓呢。
4、秋分日忆用济 清代:紫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