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首先,《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及其部分++的言行录。由孔子门人和再传++所集成。流传的本子共二十篇,每篇分若干章。
语言简练含蓄,有的具有格言的性质,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罕》),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先进》篇++侍坐章写子路四人谈话的神态与内心世界,《微子》篇写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然的态度,都很具体生动。南宋以后,《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和称“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课本。
下面,分开来讲这二十篇。
第一,学而篇。告诉我们:
1、学习要反复的温习,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2、从小我们就要尊重、孝敬父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首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而孝为天下先,那么修身则要从孝道开始。
3、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4、做事要尽心尽力。
5、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第二,为政篇。告诉我们: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的读,要读那些思想纯正,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
2、人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我们要做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规划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3、我们要真诚的孝敬侍奉父母,使他们安享晚年。而不真诚的话,与饲养狗马无区别。
4、《学而篇》中,只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温习,而这里,则又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学习要经常温习,而后就能获取新的更深一层的知识,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学习时,还要勤于思考,进而取得进步。
动物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生物的奇妙构造启示背后有一位设计者》
万物构造的奇妙,真是讲说不尽:
动物保护自己
你知日常可见的麻雀为什么背是土色,肚子是白色呢?因为走在地上,人见它的背和土一样;飞在树上,人只见肚子;它又象天空白色,用来保护自己。
一种蛾蝶类的毛虫,休息时候,装作树上的一根小枝。
蝴蝶反叠双翅,在树上不动的时候,和一片树叶没有分别。
有种海鸟,把它一窝鸟蛋,藏在海边乱石堆中,除非有特别训练的眼睛,不容易发现。
威风凛凛的老虎,借着皮上黑色垂直的花纹,在热带树林里,使它很难被发现;因为烈日高照,竹叶和野草的影子,刚好造成和老虎皮相象的花纹。
一种昆虫名叫木虱,遇见仇敌,它就卷缩变成小球,滚离危险地带。
另外有些昆虫,它们变成某种“苦味果子”的形状,这种苦味果子是飞鸟不喜爱吃的,因此避免了飞鸟的啄食。
一个小小的蜘蛛 是天天可见的小虫。它的丝网铺在一个墙角,苍蝇蜻蜒投到网上,拼命挣扎,也逃不脱。结果作了蜘蛛主人的大菜。为什么飞不去呢?因为网是有黏性的。我们要问蜘蛛吃飞虫时,自己为什么不被粘着?原来它的腿上,分泌一种油质,使它不被粘住,所以网中央的丝上,没有黏性。你看蜘蛛的小脑筋能懂这些奥妙吗?在这里不过看出造物者的匠心和智慧罢了!
又有一种蜘蛛,体积仅象黄豆大小,却能将蚌壳举到空中,距离地面二十英尺高,在壳内织网,抚育幼虫,以防危险。蚌壳的重量对于微小的蜘蛛,就等于以一个人的力量把十吨钢铁举高到一英哩的空中,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非由工程学解决不可。而这个蜘蛛竞能利用科学方法,把它举起。原来蜘蛛先选择一个适当树枝,作为窝巢的根据地,放出潮丝,系在蚌壳上,再收紧这丝,等它自干。潮丝一干,自然缩短,而蚌壳的这一端,就得稍稍离地。然后再放潮丝,紧系蚌壳的另一端,等它干后,那端也离地而起。这样继续下去,终于能够举起蚌壳到它适当的高度。经营布置,就成一个稳妥的住所,从事繁殖工作。这种伟大工程,微小蜘蛛为什么竟能这样做,为什么竟能认识物理定律而加以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