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道德经》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宝藏。从如何更好地保持好、发展好、实现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态之和来看,《道德经》给了我们这样的智慧启示:

第一,保持和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天地万物都根源于“道”,但“道”对万物却是“生而不有”,丝毫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老子希望人们以满足维护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为度,不要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反而伤生。

第二,保持和发展见素抱朴的生命方式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及启示,古人感悟人生的句子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之初是自然纯朴的,但随着年长而身强,由于情欲的滋生和外物的牵缠,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离纯朴真道愈来愈远,以至身命不保。因此,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教导人们应追求素朴纯真的生命方式,感知乐道安贫的精神生活。

第三,保持和发展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

《道德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谓柔弱不争,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既能坚韧不屈又不争强好胜的精神与品格。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他告诫我们,要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亦将促进宇宙万物的繁荣生息。

第四,保持和发展清静无为的生命状态

《道德经》说:“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清静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长,清静还可以助人正确地立身处世,实践宏愿。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顺物而自然,和光同尘。

道德经第一章至第八十一章感悟?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伟大哲学著作,其中第一章至第八十一章都包含了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想,几乎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悟。以下是我从中领悟到的一些精华内容: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整个宇宙都是由道这个始原无物而来,这个道是超越任何形式、任何属性的绝对存在,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看到了道,才能看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才能摆脱烦恼迷惑。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无法用言语、名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来道尽,要真正理解道,得用心感悟,不能用脑力推敲。

3. 无病之症,谓之良医。感性的洞见、理性的见解都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些问题未曾到来,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生命美好的精髓在于它的自然、它的纯粹。欲望的满足和财富的堆积并不能真正地带给生命质感上的充实。在践行中充分理解生命的精髓,那就会变得从内心得到真正安定和宁静。

5. 处大事必小谨,处小事必大谨。处事应当从根本上开始,也就是从具体的小事情开始培养自己。把小事情做好,才会有更好的做大事情的能力。

6. 故大冲者,必有所求;必有所惧。滔滔巨浪壮阔,它的“追求”和“畏惧”都显得悄然而微。大的事业需要有相对而言的宽广视野,具备清醒的认识和应对变化的技巧。

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治国、行事从来是淡泊名利,不炫耀才华、不追求物欲,从而令人民安和永续。不暴露自己的弱点、忍受自己的不足,从中寻找不断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