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醒久饮加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醒久饮加盟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一、文人的打油诗

    打油诗多是白话诗,例如胡适的两只蝴蝶,其实也可以归于打油诗一类,《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白如话的诗都是打油诗,好诗选字很慎重,注意声律和文雅。例如唐人的很多绝句都很浅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醒久饮加盟

    二、粗俗的打油诗

    一般我们认为的打油诗,都是特别口语化、甚至有些粗俗,大多没有什么意境和情感,例如传说的张打油"咏雪"就颇有名:"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在民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欢写诗,例如冯玉祥的打油诗,据说他写过一首《护林诗》:“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张宗昌的打油诗也流传甚广,《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三、唐人的打油诗颇具哲理

    唐朝有个不一般的人物,叫做王梵志,他写的打油诗深具哲理,甚至被后人评价为: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

    古人大多数是不识字的,文人的东西也看不懂,反而是一些简单生活语言更容易流传,王梵志的诗就具有通俗的教化作用。

    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举了王梵志的“吾有十亩田”和“城外土馒头”两首诗的例子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郑振铎评价道“这样直捷的由厌世而逃到享乐的意念,我们的诗里,虽也时时有之,但从没有梵志这么大胆而痛快的表现!”

    结语

    白居易作诗寻求“老妪能解”,这其实就是为了消除文人诗的一个弊端,今天我们阅读文言文和古诗有障碍,古人文盲众多自然也同样有障碍。

    高晓松在《20180518杂书馆收藏的时与光》,讲了中国的民间戏曲,介绍了杂书馆收集的一些民间如木鱼书一类的唱本,这些唱本极其通俗易懂,甚至有些粗俗的文字。

    但这些都是知识水平不高的老百姓所接触的文化,当时的政府和一些商人甚至通过这种渠道来传播自己的政策和商品。

    @老街味道

    说打油诗怎么能不提打油诗领域的泰山北斗,狗肉将军张宗昌呢。

    张宗昌是穷人出身,15岁以前给人放牛,后面闯关东,跑到东北给人家修铁路,但有一条,人家聪明,人家修着铁路就学会了一门外语:俄语。

    凭着这个特点,他当了一名西飘,跑到西伯利亚淘金,学会了打枪,后面入了伙,就慢慢从一伙丘八中脱颖而出了。

    那说起张宗昌,趣闻很多,写打油诗就是其一。下面说一下他写的打油诗:比如这首写闪电的: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别笑,这里面还真的很生动。

    还有一首大明湖,写乾隆碰到容嬷嬷的事情。

    【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平实的语言就把乾隆野战容嬷嬷的故事写出来了。

    还有写趵突泉的

    【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是不是很有意思?

    一般文化人还真写不出来。武功练到化境,反朴归真,这才写出这样的诗来。

    还有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多形象啊,一个黑大粗的泰山是不是马上浮现在你眼前?

    还有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 奶奶(的)早已回沛县。

    这应该是刘邦被怼得最彻底的一次。】

    还有大风歌:

    【俺也写个大风歌,开大炮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果然社会我张哥啊。人家还要吞扶桑呢,冲这个,也要给他点个赞,顺便给这个回答点个赞吧。

    还直接挑战玉帝: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王庙,在用大炮轰你娘。

    这些打油诗绝对是打酱油级别的。

    其实这样的打油诗还是比较有趣的,至少比现在的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不信我给大家贴贴: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当然,也有好诗,比如余秀华的就很好啊。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好在哪里,诗如果是从心里来的,那必然是好诗。

    如果是从屁股下面出来的,那就是臭不可闻啦。

    谢邀请。命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本文认为,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搞笑的诗歌枚不胜举。

    “打油诗”是诗歌瑰宝

      “打油诗”是一种把俚语俗话写入诗歌,不讲究平仄对仗的诗作。据说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诗作,是古代一个叫张打油的诗人所首创的。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里记载了张打油的故事;明代杨慎在《升庵外集》里说:唐代有个诗人名叫张打油,作诗多俚俗诙谐,或暗含讥讽,被称作“打油诗”;也有人说明朝正德年间,南阳有卖油为生的张家三兄弟,人称“张打油”。还有人认为,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张打油”,“张打油”也并非实指一人,而是对一些民间诗人的泛称。

     作为“打油诗”,以淳朴、易懂、简单、好记的特点,而长期在民间传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这些“打油诗”,在人们发笑后,引人深思、启迪、激励。这些“打油诗”,数量多难以计算、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古典名著是代表

    在“四大名著”中,就有许多许多诗歌,谁都能吟唱几首。在《红楼梦》书中,诗歌就有上百首,不乏有“打油诗”之作。什么“赏菊”、“赞春”、“颂秋”等诗会,正如姑娘言:“不会作诗,也顺口来上几句”,惹得哄堂大笑。那些“打油诗”是带着泪的笑;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及鞭打。笔者认为其中的“好了歌”就是代表。不妨引证吟唱一下,全文如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笔者认为,这首诗是一首千古绝唱的“打油诗”,是打开《红楼梦》的总钥匙。

    这首诗歌浅显易懂,在书的开篇中就出现了,很引人注目。甄士隐路遇跛足道人叨念,所念叨的就是这首诗。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你若无法读懂《红楼梦》,这首诗(歌)可以帮助你;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吟这首诗,难道你不认为“搞笑”吗?难道不引起人们对“名利、金钱、地位、美女”等人生轨迹的深思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醒久饮加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醒久饮加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醒久饮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