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不管是文治方面,还是武功成就方面,永乐大帝远远超过了康熙皇帝。

第一:文治方面的成就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一位伟大优秀的帝王要看主要是文治和武功。文治方面康熙皇帝编修康熙字典,对西方几何比较感兴趣,但是文字狱便是在康熙朝盛行的;朱棣编修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所耗费的人力财力都不是康熙能够比拟的。

第二:武功方面的成就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康熙皇帝在武功方面的成就无非就是平定三藩之乱,++++,平定蒙古(经过了明朝的多次打击,再加上沙俄那边施加的压力),朝廷内部的叛乱;朱棣在军事上五次亲自带着部队攻打蒙古,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表示着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另外西方设立哈密卫,一只手已经渗透到了西域。这方面的成就虽然有朱元璋奠定的基础,很明显朱棣更胜一筹!

第三:政治方面的成就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勤于政务,整顿吏治,不过晚期怠政导致了官吏贪污,吏治败坏,还要雍正给他擦屁股;朱棣在政治方面迁都北京,正式确立了天子守国门的国策,另外为了北方作战粮食运通方便,修通了南北大运河。

第四:外交方面的成就

外交方面基本上康熙没有什么显著的成就,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禁海政策,所谓的闭关锁国;朱棣在外交方面派遣郑和六次下西洋,最后一次是在宣德年间完成的。起初朱元璋施行的国策是海禁,那适用于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永乐皇帝继位之初,明朝已经开国三十多年,国力蒸蒸日上。据说船队之庞大,古今罕见。不同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明朝是把和平文化传播到海外,彰显出明朝强盛时期的国力。

所以说不管在哪个方面,朱棣完全碾压康熙;他一生在位22年,据说没有休息过一天,而康熙在位61年,在位时间不及康熙一半,所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了康熙,具有极其特殊的非凡意义。

所以说不管在哪个方面,朱棣完全碾压康熙;他一生在位22年,据说没有休息过一天,而康熙在位61年,在位时间不及康熙一半,所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了康熙,具有极其特殊的非凡意义。

永乐大帝比康熙大帝厉害。

永乐帝即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在位期间和康熙一样文治武功,与康熙相比的优势:

1.疆域更广。元朝作为中国疆域最广阔的朝代,能征善战,在西域的藩属国数不胜数对明朝亦是虎视眈眈。朱棣五征西域,使西域部分疆土并入汉人江山。平定安南,南边的疆域亦是辽阔。

2.郑和下西洋,宣传汉人文化,显示大国国威。目光超前,战略布局。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谁更厉害

两件事件,对当时的影响重大而且长远,影响三百多年,是康熙朝代所不及的。

故康熙不及朱棣。

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呢?

唐朝名臣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张巡到底做过什么。知道了张巡的所做所为,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安禄山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登基称帝,建国号大燕。

张巡时任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令,隶属谯郡(今安徽亳州)。谯郡太守杨万石准备降燕,任命张巡为长史(类似于幕僚长、秘书长),派其迎接燕军。张巡不从,愤然起兵对抗燕军。

张巡募兵千余人驻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率军千余,在雍丘与张巡会合。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燕军。张巡、贾贲趁令狐潮离城去拜见燕军大将之时,与被囚于雍丘城内的唐兵战俘,里应外合,攻陷了雍丘城。

张巡、贾贲将捕获的令狐潮妻、子全部处死,以示抗击叛军的决心。令狐潮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由此,也拉开了雍丘保卫战的序幕。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二月,令狐潮率一万五千燕军,进攻雍丘城。当时,张巡、贾贲仅有三千余唐兵。贾贲出战,不敌战死。张巡率军继续力战燕军,被推为了主将,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先锋使。

此后,在张巡指挥之下,唐兵击退燕军的多次进攻,以死伤千余人的代价,累计杀敌近万人。令狐潮不得已,率残兵撤退。

第二个月,令狐潮又会同燕军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率军四万攻击雍丘城。此时,雍丘城内,张巡仅有两千守军。张巡靠在城墙之上树立木栅,投掷燃烧的火把,挡住了燕军的攻城。同时,张巡还时不时出城偷袭,搞得燕军身心俱疲。

双方相持六十余天,大小数百战,令狐潮再次撤兵。张巡见状,率兵追击,差点生擒令狐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元明庭大酒店加盟费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元明庭大酒店加盟费多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The End

发布于:2024-03-2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451加盟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