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夏朝时期的厕所称为圂,就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这是最早的如厕方式;春秋战国以后有了宫殿后蹲猪圈就不合适了,于是变成了一口大缸,如厕时直接坐在大缸边,但蹲在缸边是个技术活,比如晋景公姬獳就是在如厕时掉粪缸里淹死了。
图为西汉梁孝王后陵墓出土的厕所,为蹲便入厕,为石质,右手边还有扶手。
传说汉高祖刘邦虽贵为汉朝开国君主,但做事还带着痞气,一次和大臣开会时内急,抓起头上的帽子就地解决了,受刘邦启发,汉朝的厕所越修越小;到了唐朝厕所修成了用墙隔开的方形,槽子里还有瓦片用来阻隔尿水四溅。
古代女子用的夜壶。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964年灭后蜀,缴获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盆子,上面镶满珍珠、玛瑙等宝石,一向节俭的赵匡胤对盆子爱不释手,后来手下说这个盆子是当年后蜀孟知祥的便盆,赵匡胤大怒,但由此宋朝出现了便盆,陶的、铜的、瓷的、木的都有。
图为清朝的便盆和便凳。
明清时期已开始使用马桶了,皇帝妃子使用的马桶称为“官房”,每个主子的宫殿存放官房的地方叫“净房”。需要方便时叫下人传来“官房”,妃子们根据身份地位不同,如厕舒适度不同,但方法都一样。马桶里垫着香料或者稻草,马桶上放一个中间挖空的坐凳,妃子们就坐在凳子上方便。
图为重庆万州保存至今的清代公厕,由条石砌成,只能男性使用。
方便完后马桶被下人取出,倒入粪车,统一由专人运出紫禁城。清初小说《照世杯》记载清朝民间如厕已普及草纸了,而宫内的皇帝妃子们也是用纸,但用的是更加细腻光滑的厕纸,晚清宫女回忆录《宫女谈往录》描述慈禧如厕用的纸叫白绵纸,又柔软又干净。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都要上厕所。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胄,也不论是男是女。而如厕这件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小事,放到古代似乎有些难度,尤其是深宫后院的妃子们。
原始人类解决内急时,厕所自然是无边大地。整个大地都是侧所,也不会红脸皮。后来人们学会了挖坑,即在野地上随便挖个坑,污秽造作满了就用土填埋上。
直到人们意识到了卫生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厕所才得以诞生。于是乎,室外的“坑厕”打开了这一领域的新篇章。
可考证的最早的厕所,是位于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的一处距今5000年前的厕所。古时候的厕所于房舍外建立,上有茅草做顶,也因此有俗称“茅坑”、“茅厕”。和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的旱厕情况类似。
当然了,这都是室外的如厕工具,多少有些不方便。为了晚上起夜轻松一些,就有了可以放在室内的夜壶,不过多是用来小解。
再到后来,上层人士等开始追求雅观。这才有了可以放在室内的移动厕所——“马桶”,不过此马桶非彼马桶。
中国人的马桶由木头制成,形如椅子,后有靠背,两侧有扶手。也配置盖子、香灰等防止臭味外露。
▲高级马桶
而古代妃子们用的正是这款终极厕所——马桶。由便盆和便凳组成,具体配置和装饰会因等级高低存在一些差异。
清理的时候只需把便盆取出,由宫人倒入粪车,每天固定时辰由专人运出紫禁城以保持宫中整洁。为了防止臭气熏天,紫禁城中没有设置一处蹲坑样式的公厕。
工具明白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妃子们出恭的流程。身为皇帝的女人,待遇就是必须得有人伺候着。
通常主子们有了便意时会吩咐传官房(厕所),宫女听到后就会扶着她们前去。到了官房,撒香灰的撒香灰,负责净手的就准备好水和帕子。
不仅如此,还要有人帮着更换衣物,因为妃嫔服饰繁琐厚重,如厕时不方便以免沾到污秽。
听起来,妃嫔如厕的排场还是挺费事儿讲究的。不过比起她们,慈禧出宫的排场完全可以用奢华二字形容。
妃嫔出场配置也就两三个人,慈禧得二十多个,而且一个都没闲着。慈禧一声令下,就要有一个宫女去拿铺马桶的垫子,一个端来手纸,一个去传唤官房的掌事太监。
到了官房,会有至少四个宫女服饰慈禧更衣。为啥要四个人呢?因为老佛爷的衣服金贵,不许有褶皱,得有两个宫女当衣服架子,把大袖举起来。
慈禧这排完一身轻以后,还需要有七个宫女负责给她穿衣服。最后这擦屁股用的纸也昂贵,是极其精致细软的白绵纸。
用的时候先由宫女在棉纸上喷水,这水还要喷得足够细才行,以保证棉纸细软不伤肤。棉纸喷湿后再裁剪成长条方能使用。工艺之繁琐令人唏嘘。
说到这厕纸,演变至今也是经历了不少样式材质。最早的时候是土疙瘩,后来树叶树枝小木棍儿。大多都是蹲着的时候旁边能捡到的东西。
后来条件好点了,就有人发明了厕筹。这是一种专门的小木条,端部圆滑似舌头,洗洗再用还有感情。有的甚至还有文人题字作画。
▲专门收粪的人
再发展一段时间后,上层阶级出现了帛,甚至还有蝉翼。到了元朝才有人大胆发现纸除了写字还可以擦屁股。
不过因为纸的做法工艺复杂,价格较高。且其作为文学的载体很受人重视,所以对它在厕所的使用并没有完全普及。
当纸真正作为如厕用具出现的时候最早是在清早期,此时厕纸工艺简单,手感粗糙。妃嫔们也不爱用,于是仍然是用绢布擦。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史的如厕文化了。相比寻常百姓,很明显,妃子们的如厕条件好的不只一星半点。无论如何,很庆幸古人有如此智慧,使我们免于用右手传承。
相传慈禧每天早上起床到上朝要花三四个小时,到底她都做了什么?
慈禧每天早上起床后,距离上朝还有三四个小时,那么,她到底都在做什么呢?
主要还是这么四个方面的事情
早晨,慈禧都要用茶养生与安神,那么,她是怎样保健养生的呢?作为一国之尊,山珍海味,无所不缺,但是慈禧对这些并不是非常感兴趣。
这是用金银花与名贵的绿茶混合而成的一种特制茶。每天早晨慈禧起床后,贴身太监就将刚刚冲泡好的金银花茶,用缅甸玉精制的茶杯端过来,请慈禧太后饮用。
慈禧太后起床后,天天如此,长此不疲。
据说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再经过茶水浸泡,将茶的味道融会其中,就使得这种茶既有茶的醇香,又有强身保健的作用。
1904年时,慈禧已达虚龄70岁,但在外国人卡尔的印象里,慈禧却有40岁左右妇人的外表,可见她确实是一位善于保养容貌的人,那么慈禧是如何保养容貌的呢?
第一是善于养身。慈禧起居有规律,每天早晨起床后,她首先要喝一碗银耳羹,然后用热水浸泡两手。
她的侍女先用热手巾,把慈禧的两手包起来,再放两手在银制盆具的热水里浸泡,等水变温渐凉时,再换热水,再次浸泡,就这样连续换水三次,把手背、手指的关节都泡得看上去白里透红、细嫩柔软,随即停止。
她每天清晨起床后,总要习练一遍“八段锦”,所谓八段锦,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医疗保健功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身体操。
因有八节运动,故称作“八段锦”,分为坐式和站式。慈禧常练的是站式八段锦。
很少人知道广播体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锦。
其实,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朝奶茶加盟费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朝奶茶加盟费多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布于:2024-03-1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