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主要反映的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历史,涉及到的时间范围为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至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下是对该册世界历史的思维导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 七月流血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列宁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斯大林时期: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了社会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凡尔赛体系:
- 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
- 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
-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经济大危机:
- 时间:1929 年至 1933 年。
-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 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引发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第二次世界大战:
- 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扩大:1941 年 6 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 转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结束: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美国:
-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施“冷战”政策,与苏联争霸。
- 政治:通过 1954 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2、西欧:
-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成立欧洲共同体,加强了经济合作。
- 政治:推行民主改革,建立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3、日本:
-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
- 政治:实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建立民主制度。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苏联:
- 赫鲁晓夫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实力增强,但经济改革困难重重。
-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失败,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2、东欧:
- 社会主义改革:照搬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激化。
- 剧变:1989 年至 1991 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亚洲:
-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印度:实行经济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
2、非洲:
- 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赢得国家独立。
- 南非:曼德拉领导南非人民进行反种族隔离斗争,赢得国家民主。
3、拉丁美洲:
- 古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巴拿马: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是对《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