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历史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以东50公里处。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西接济南,东连淄博,市域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万公顷,现辖22个乡镇,908个行政村,总人口98万,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章丘市辖6个街道、11个镇、3个乡:明水街道、双山街道、枣园街道、龙山街道、埠村街道、圣井街道、普集镇、绣惠镇、相公庄镇、垛庄镇、水寨镇、文祖镇、刁镇、曹范镇、白云湖镇、高官寨镇、宁家埠镇、官庄乡、辛寨乡、黄河乡。
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龙山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历代英才。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杜伏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都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尽领风骚。章丘人民勤劳聪慧,务工经商历史悠久。据史志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世称“铁匠之乡”。近代著名商业家族旧军孟家,其“祥”字号商埠曾遍及京、津、沪等十几个大中城市,成为当时货通中外、名扬海右的东方商贾。
章丘五中历史
济南市章丘区第五中学位于章丘区唐王山路1212号。章丘五中始建于1979年,当时命名为章丘县第十九中学,首任校长是刘文斗,位于明水公社塘子崖廉坡村。有教学楼一幢,办公室、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均为平房。1981年,章丘十九中开始正式招生四个班。1989年8月,为理顺县属普通高中校名序号,章丘县第十九中学改为章丘县第五中学。1992年8月,章丘县第五中学改为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1993年6月,章丘五中校址迁到唐王山路1212号,学校有教学楼一幢,艺术楼一幢,学生公寓一幢,学生食堂一排(平房),教职工公寓一幢。2019年2月,山东省章丘第五中学更名为“济南市章丘区第五中学”。
请问章丘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章丘的历史沿革:
山东省章丘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近一万年前,章丘大地上就开始有了人类的活动,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到了距今5000-6000年期间,勤劳的古章丘先民同其他华夏儿女一道揭开了华夏文明的大幕,继仰韶文化之后一支最重要的文化——龙山文化。
经过了夏商三国时期的奴隶制后,隋朝前期设为高唐县,因高唐县与博州(今聊城)的高唐县重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取县北章丘山为名,改名章丘县。
自此,章丘作为县名之始。沿唐、宋、元、明、清及中华民国等历史变革和抗日烟火的洗礼,如今处于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时期的章丘,已经成为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的璀璨明珠。
章丘铁锅历史多少年
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后,臻三环章丘铁锅名声大振,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与反响,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蕴含深厚底蕴的铁匠技艺迅速成为济南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它也是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厨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章丘 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章丘 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