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伟大航行第一个是中国的什么和欧洲的什么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于热那亚,公元1476年移居葡萄牙,曾向葡王建议向西航行以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民西班牙。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郑和下西洋。
15世纪的世界两次大航海:
1、中国明朝皇帝朱棣命郑和率一万多人的船队,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从泉州出发经南海到达今天的菲律宾、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最远到红海的东非。郑和六次下南洋密切了中国与东南亚洲东非各国关系,比哥伦布航海早半个多世纪。
2、1492年8月3曰,西班牙国王命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90人乘船三艘,从巴罗斯港口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和海地。1493、1493、1592年又三次横渡大西洋到达波多黎各、牙买加和中南美洲。这些航海成功,轰动了整个西班牙和欧洲。
15世纪第一个远航的是中国明朝的郑和航海。1405-1453年,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受明朝政府派遣,先后七次率船队大规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从其船队的规模、航行的里程等角度看,都是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5世纪最早进行远航的欧洲航海家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并把这个海角命名为好望角。迪亚士的远航,揭开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序幕,他的航海探索,为欧洲航海家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奠定了基础。
1.中国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船队七次航行在南海与印度洋之上,最远到过东非。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担任正使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进行的海上远航活动。
郑和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大明船队访问了南亚的占城、爪哇等国家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加深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2.西班牙~~哥伦布奉西班牙皇室之命率领一支300人得船队前往大西洋上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不幸的是没找到真正的东方(当时指印度与中国),幸运的是发现了美洲(特别是那儿的银矿)
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什?近代对国家出
1.地主阶级抵抗派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最终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2.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3.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革命的深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现。
4.资产阶级维新派
在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在推行维新变法时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这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资产阶级革命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果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两次正确的探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两次正确的探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