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发压岁钱、放爆竹、团年饭,过年还有哪些习俗

除尘

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还有家具,欢欢喜喜迎接过年到来,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

跟除尘差不多,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窗花等,吉祥喜庆出入平安的寓意。

摆供桌

供桌上面美食香烟等是为了接神,供神的,到年终岁时对神佛的感谢和酬劳。

备年货

这一般都是主妇们在过年之前要做的事,从吃,用,到穿都要备,尤其是年菜哦。

燃放爆竹(鞭炮)

王安石的古诗《元日》中头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家家户户开始放爆竹迎新春。气氛很喜庆热闹,也代表庆贺。

穿新衣

大年三十一早起床,都要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哦,以示辞旧迎新欢欢喜喜过新年。

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围在餐桌上吃年夜饭,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拿红包

吃完年夜饭后,家里的长辈都会给晚辈包红包,也就是所谓的压岁钱,一般工作的不收红包,反而要给长辈红包以示孝敬。

守岁

守岁也是过年的一个习俗,一般是在吃年夜饭后,家家户户大小都在家里看联欢晚会守岁到午夜。

祭祖

新的一年,家家户户一早或者将近中午时候都会去古厝祭祖,或者在家里将祖先的牌位依次摆在正厅,摆设供品,上香跪拜,有对祖先思念敬重的寓意。

串门拜年

初一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到亲戚,亲朋好友那边去相互拜年,相互祝贺。

出嫁女儿回娘家

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带丈夫儿女一起回娘家,给家人拜年团聚吃饭。

关于过年,我们从小受到的正统教育里没有这一课,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中国人的团圆文化里面关于过年不重要吗?难道中国人不远万里与家人团聚是不值得一谈的吗?虽然从学校的教育里我没有获得过年的习俗,但是我祖父在世时,很多过年的片段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记得那时我还小,仅仅懂事而已,每逢临近过年,祖父总会先动员家人做好除尘工作。把地扫干净,把桌子、椅子都用抹布擦得一尘不染,给人一种新气象、新面貌的感觉。然后就是备年货,一些年货是自己亲自做的。比如,肉结、肉圆子、油泡豆腐、鱼圆等等,都是买来食材,洗净、切好,然后下油锅。我呢,那时就会帮祖父烧火,好的柴火舍不得烧,就用干稻草来烧火,火烧旺后,油锅里就滋滋热闹起来。这时,祖父就会把备好的豆腐啊,肉圆啊,鱼圆啊,放进油锅里炸,被油锅滚过的肉,香味四处飘溢开来,这时家人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的笑容。原来,过年是开怀和幸福的时刻。然后一起吃年夜饭,长辈给晚辈包压岁钱。就这样,一直开心着,至到今天……


春节过节的风俗 - 华夏历史

守岁:大多数人守岁估计也就看跨年演唱会

发压岁钱:拼爹娘、拼爷爷奶奶的财力

放爆竹:到处禁止烟花爆竹🧨

团圆饭:越团越小咯!

贴春联:从这方面还能看到年味,各大超市、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搞得红红火火!喜庆气氛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的习俗各地随略有不同,如我的家乡除了守岁、发压岁钱、放爆竹、吃年夜饭外,还有给长者拜年、上坟及全族统一祭拜祖先等习俗。这些习俗,其实都是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久远及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礼义及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春节那天祭祖,素食,给乡亲拜年,添丁上族谱,打龙灯,都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春节须吃素食。年夜剩余的荤腥食物一般留过初一再吃。一大早主妇把年夜饭蒸热,炒个芥菜,再弄个葱炒豆腐,象征清清吉吉开始新的一年。饭前先祭祖:上供饭、焚香、烧冥币、打爆竹。祭祖毕,才一家人坐桌吃早饭。

吃完早饭,家家户户都会将糖果糕点装碟,女客则在家等候族人拜年,男客则带上自家小孩给族中至亲拜年。小孩最高兴,可得到很多糖果糕点打发。

有要上新丁的人家,则会端上一大果盘糖果花生烟酒、带上新生孩子和红包,到村中祖堂请族长或管谱箱的长辈上谱。烟酒果品凡到祖堂来热闹者皆可分享,红包则归上谱人独领。

诸亊毕,大约在九点后,开始打龙灯游村拜年,家家户户必到。喝彩声、鞭爆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挨家都会包红包,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仅去年春节打龙灯就收到红包三万多元,还收到各地名烟几十条。打龙灯的人每人得一条稿赏,余者则卖钱放到红包一起归村老协统一公用。

我村春节无人赌博。往年春节上午,一般举行团拜会,总结一年的成绩,交流发家的体会,商讨新年的计划。前年春节,是村里一班在外做生意的青壮年自愿合捐了几万元,请全村老人扯长桌子吃大餐。尊老敬老,其乐融融。

亲爱的头条读者,你觉得我村春节如何?欢迎阅读,欢迎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过节时的传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过节时的传统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春节过节的风俗